/>李烨望着路旁田野,若有所思地问道。
长孙无忌对此亦是深有所感,点头肯定道。
“确实不一般。”
“若是有心,恐怕从者如云呐。”
说实话。
李烨也是没想到。
那儒雅方正、浓眉大眼的唐国公李渊在年轻时候也是个行事不羁的游侠。
当真,了得!
他也算是长见识了。
真是怪不得。
难怪历史上李渊入关中那么容易。
其兵分三路。
无论是那位娘子军的李三娘,还是李世民,亦或者李元吉都曾瞬间拉起数万大军。
原来,早有根基呀。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古人诚不欺我。
不出来逛逛,李烨又怎会知晓这些顶尖郡望世家的真正底蕴?
这个时代的名声和地位果然都不是凭空得来的。
也难怪三国之时,大批的名臣谋士都去投了二袁。
这便是四世三公的名望。
同样的。
这陇西李氏于关中的名望,亦是令人惊叹。
难怪自家那位皇帝舅舅要营建东都,在这关中待着确实是束手束脚。
陇西李氏上上下下多少官员?
数代积累又是多少门生故旧?
这些,光是想想就觉得可怕。
难怪这几年那位唐国公越发的不顺,以前好歹还是个正四品封疆大吏。
现在干脆成了皇宫大管家,还是从四品那种。
世家大族与皇权,果然天生就是对立的。
......
出了潼关,便是山东地界了。
看着身后渐渐远去的关中四塞,李烨将脑中的别样思绪抛却。
现如今的他太过稚嫩,还是不要想那么多了。
这唐国公李渊乃至陇西李氏不是现在的自己能压制的。
最多想些由头给他们添些堵,但想让他们伤筋动骨,却是太难太难了。
毕竟。
李烨明面上的身份不过是正七品的镇远将军,还没有实权。
人微言轻呐。
这也是李烨之前为何不去利用历史的先知先觉,提前去收拢一批隋末英豪的缘故。
人家,还真不见得能看上你。
突然登门,说不定还要惹人怀疑,被人敌视。
比如大名鼎鼎的李靖。
人家一开始就是马邑郡郡丞,属于太守次官,最起码也是正六品的官。
最少比比李烨还大两级(从六品,正六品)。
更何况。
这位李靖也是陇西李氏的人,由此可见这陇西李氏的势力和影响力有多大。
人才太多,门生故吏太多。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