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宫。
两仪殿内。
本在处理政事的杨广骤然抬头问话,仿佛是在对着面前的空气说话。
“鱼丘可在?”
话音一落。
殿内的阴影处陡然闪出一人。
此人黑衣黑袍,脸上带着白色无脸面具,待行至阶陛前,方才单膝跪地默默见礼。
却是,并不说话。
“起来吧。”
“之前让你查的事如何了?”
杨广对此显然早已习惯,只是自顾自地问道。
无脸人似是哑巴,并未回答。
他只是伸手从怀中掏出一本奏章,双手恭敬奉上。
这时,自有内侍上前接过,而后呈给杨广。
令人惊奇的是。
在这整个过程中,大殿内的所有人竟然都未曾对此无脸人的出现感到意外。
显然,此无脸人乃是殿内常客。
奏章的页数并不算太多,杨广很快便看完,心中怒气顿起,拍案道。
“真不愧是昔年的八柱国家族。”
“竟然现在还有三百名这般精锐的部曲,真是其心可诛!”
奏章上写的不是别的,正是自家那位外甥的调查结果。
原本杨广只是对李烨感到好奇,所以便随手让人去调查了一下。
却想不到,还真查到了大鱼。
三百名的精锐私兵部曲,说给就给了,那河阳郡公还真是宠溺这个独子啊。
还有那李烨也不一般。
由于存在户籍管理的疏漏,再加上流民也不好调查,所以能查到的只是李烨在历城县的三年经历。
中规中矩,毫无亮点。
这是无脸人鱼丘给出的评价。
但是根据奏章上所写。
自从李烨在东莱郡被来护儿认出之后,一切都变了。
先是不知从哪里招揽来了百名精锐骑士。
这也就罢了。
那些骑士也许只是自家那位二姐私下训练的。
在母子重逢之后,二姐一高兴也就给了自己的独子,全当保护。
关于这一点,杨广反倒不在意。
百名骑士而已,无伤大雅。
纵然再精锐又能精锐到哪里去?
那些世家大族哪一家不是僮仆数千?
就这还只是明面上的呢。
真正让杨广在意的是李烨那突然表现出的天生神力和精湛武艺。
难道这也是位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主?
想了想,实在是想不通的杨广索性也就不想了。
他把奏章一合,吩咐道。
“李烨那边你多盯着一些,若有异常之处,记得向朕禀告。”
“好了,你退下吧。”
虽然弄不清楚原因,但也因此杨广对自家那位刚刚认祖归宗的外甥却是更加好奇了。
流落民间十六年,却是依旧是文武双全。
论心计城府,宛若一只小狐狸。
论勇武气力,甚至压了宇文成都这个“天下第一横勇无敌”。
真是奇哉怪也。
倒不知是哪路神仙教出了如此徒弟?
......
见无脸人鱼丘退下,杨广刚要提笔继续,却又叹了口气将手中毛笔放下。
此刻。
他已是无心再处理奏章。
这无脸人不是别人,正是大隋内外候官中的内候官。
如西周之‘士师’。
春秋战国之候正’。
汉之绣衣使者。
历朝历代都有着秘密谍报机构。
同样的。
大隋朝自然也不例外。
沿袭‘北魏’而来的候官便是此等存在。
这“候”字便取自斥候之意,行的是密探督查之事。
外候官负责在外替皇帝监察百官,内候官则是直属于皇帝的密探。
也正是如此。
杨广心中很明白这些情报的真实性。
世家可恨呐!
隐瞒民户,招揽门客,训练私兵部曲......
自魏晋以来,伴随着九品中正制和地方据邬堡自守的传统。
一个个世家门阀卷土重来,发展壮大。
他们一方面在朝堂上渗透各处,以获得话语权。
另一方面,这些世家以一家一姓为根基,围绕着家族邬堡而居。
这与那割据势力又有何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