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章 自信点把好像去了 (1/2)

“再敢提出宫的事,老子打断你的狗腿!”

哪怕贵为帝王,生气起来也同寻常百姓一样,满嘴粗鄙之言,没有半点天子仪态。若是今日之事传到那些文官耳中,劝谏的奏章肯定要把成文殿淹没。

贺标依旧跪得笔直:“爹若不同意,儿子就一直跪到爹同意为止。”

这招他屡试不爽。

但让贺标没想到的是,这次的天临帝似乎铁了心,不论他如何苦苦哀求,天临帝的回答都只有两个字。

不行!

贺标从没见天临帝的态度如此强硬过,以往二人在治国理念上也经常出现偏差,但多数时候天临帝都会顺着他,像今日的情况还是第一次见。

就在他思考着还有什么办法能让天临帝同意的时候,听清事情来龙去脉的汪芷年的思绪也在飞速运转着。

户部的案子迟迟不破,为了尽早破案,贺标提出想去松江找线索的请求,被天临帝以倭寇作乱的理由拒绝。

若是换做其他人,肯定会跟着天临帝一起劝贺标别去了。毕竟这是太子,未来的储君,若真是因此出了什么意外,难保天临帝不会迁怒自己。但汪芷年心里想的是,若是贺标能出宫,那这段时间她就能好好放松下。否则以贺标的性格,只要他不闲着,那就肯定会给她也安排一大堆的事来做。

于是她也在贺标身旁跪了下来,请求道:“爹,你就让他去吧。”

她这一跪,当真是让天临帝愁上加愁。

一个贺标就已经很让他为难了,现在汪芷年也加入进来了,这不是给他添乱吗?

“好孩子,你快起来。”天临帝伸手想把汪芷年从地上扶起,“标儿胡闹也就算了,怎么你也跟着胡闹呢?”

汪芷年解释说:“爹这么说可就是错怪儿媳了。儿媳并不是在胡闹,儿媳是真心觉得太子殿下说得在理。太子殿下一心为了社稷江山,连自己都付出了。儿媳作为太子妃,自然应当与太子殿下同心同德,无论太子殿下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儿媳都不会有怨言。儿媳会一直站在殿下身后,做好殿下的贤内助。”

这一大串说完,汪芷年只觉得要把自己都说感动了,侧身看看贺标,发现效果确实是不错。

贺标已经在一声声的太子殿下中迷失了自我。

但是光他感动没用,得上头那位感动了才是真感动。

于是汪芷年又看向天临帝,发现天临帝的反应更为夸张。他的嘴角正不受控制地抽搐着,眼中也泛出了点点泪花,谁看了谁不说一句铁汉柔情。

“好孩子,真是好孩子……”天临帝抹去眼角的泪痕,又恨铁不成钢地看向贺标,“你怎么就半点都学不来呢?”

贺标也不知道自己老爹是何时学会的川剧变脸,说变就变,一点准备都不给他留。

但他心里也明白,肯定是汪芷年的这番话,让天临帝又想起了他的亲娘孝慈皇后来。

说起孝慈皇后,那也是一个让人尊重和敬佩的人物。

孝慈皇后从小就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美人,十六岁那年来提亲说媒的人更是要把门槛都踩破了,可她心里只中意与自己青梅竹马的天临帝。

两人成亲后确实是过了几年安生日子,但天不随人愿,这一年举国大旱,后又遭遇洪涝,粮食颗粒无收,朝廷却依旧要求百姓缴纳公粮。

那时就连村头王地主家都没有余粮,每天吃了上顿没下顿,像他们这些平民百姓家就更不用说了。甚至有些人家为了活命,不惜卖了襁褓中的婴儿只为换口吃的。正常的温饱尚且不能保证,哪还有多余的粮食上交给朝廷呢?

眼看着缴粮的日子越来越近,可大旱依旧没有缓和的迹象。听说隔壁村子已经因为没能按时缴纳公粮抓了很多人,还有几个已经被砍了头。消息一出,一时间人心惶惶。

这时天临帝站了出来,说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既然朝廷都不在乎他们的死活,那他们又何必再维护于它?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就这样在天临帝的带领下展开了,但起义这种事情,往往是失败多,成功少。若是失败了,可不止是掉脑袋这么简单,只怕连九族都会不保。

天临帝父母早亡,又没有其他的兄弟姐妹,唯一放不下的就是孝慈皇后。为了不连累孝慈皇后,他和孝慈皇后说,让她先回娘家避一避风头。若是起义失败了,也不要为自己守寡,她还年轻,又没有孩子,再找一个不是什么难事。

谁知孝慈皇后听了后竟对天临帝破口大骂,说天临帝把自己想成什么人了,她焦晓向来爱打抱不平,为朋友两肋插刀。如今自己的夫君带领起义,是为了解救天下千千万万陷于水深火热中的百姓。危难当头,她又怎么能临阵脱逃,让天临帝独陷险境呢?

见孝慈皇后如此深明大义,天临帝心中很是感动,也不再提让她回娘家的事了。从天临帝起义到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