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5章 野餐闲聊 (2/2)

万千。人们刚出生时,任谁都如那白纸一张,翻阅他们受外力影响做出不同的抉择,实在是让人感叹呐。我初时还只是抱着看戏文的心态,然而越到后面越是不禁设想若是自己身处彼境又该何去何从。”

“那先生读史书时,感觉在众多王侯将相的事迹中最有趣的是谁?”

“各种人生自有各自精彩,不过硬要说的话,我觉得作者的叙传和添加在每章最后对人物的总结点评最为有趣。须知史书也是人写的,在《史记》、《前汉书》中其作者司马迁、班固都有对他们为何要写史书的动机进行了阐述,明白了其目的后再去看他们给别人下的评语就会有全新的认识和见解。最后带着这些领悟出来的见解去应对当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时,就会感受到自身的成长和时事的运转,由此,也就可以为这短短数十年的人生寻找到前进的方向了。”

王先生的话让军神大为惊奇,传闻他不过是个专精奇技淫巧的工匠,竟还能说出如此诱人思省的话,不愧连陛下也要称其一声先生。但尚且年轻的李德謇还没有领悟到这么深的道行,并没有体会到其中蕴含的奥义,甚至对他没说出什么有趣的故事而失望。

“先生的观点确是新颖,只是我也曾读过史书,为何却是没有先生那般体验?”

“公子只是读书的话当然不会有深刻的感悟,还要和自己遇到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行。譬如曹操曾注解《孙子兵法》,把这带入到《魏书武帝纪》中复盘他的人生就会明白他对军事的认知。而与其作对比,再看项羽、韩信、卫青、霍去病的传记,又会发现有所不同,去探究这之中的差异到底是因为什么而形成的,就可以锻炼换位思考的能力。”

“王先生还读过兵书?”

“只粗浅地看过几遍,而且我在军事上也没有天分,兵法没看出个所以然,仅对孙子这个人有了一些认识和了解。”

“只有一些也好,先生能说说你的看法吗?”

“嗯。从《孙子兵法》中可以知道孙武此人对军事持谨慎的态度:所谓兵者,国之大事。需经五事七计,日费千金;因此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最下攻城。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也就是说战争只是手段,通过战争使局势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改变才是目的。一军统帅上承将令、下遣士卒,去的是生死之地,走的是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在具体操作上,还要明白各方的实际情况: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如何最才能达到目的是知己;知道敌人想要什么、为了达成其目的会采取何种手段是知彼。这样才能做到百战不殆、战无不胜。”

“那要怎样做到知己知彼呢?先生可有办法?”

“还是多读史书就能练出来了啊:秦灭赵时王翦还能用计间杀李牧,然灭楚时却言非用兵六十万不可;曹操亲帅奇兵火烧乌巢使官渡之战终以少胜多,赤壁之战时竟中火计致百万雄军灰飞烟灭;远的不说,就说那李密吧,跟虽杨玄感时说围攻洛阳是下策,到他自己领兵后却也死磕洛阳。知己知彼中的己和彼并非一定要是实际对阵的敌人,先从古人处吸取经验教训,日后自己应对各种事情时就会更加从容。”

王珏玉侃侃而谈,虽身份低微却在高官显贵面前镇定自若,面对小辈语气也平易近人。看着儿子求知若渴、细听先生妙语的模样,李靖开怀,不禁拊掌大笑。

“哈哈,先生高论,实在是诲人良言。謇儿,你幸得此机缘,还不快快拜谢先生。”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本章完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