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帝和四个历史名臣的面前,穿越者开始了他的表演。
“魏大人身为谏议大夫,履行职责劝谏君王,确实是为臣之典范、百官之楷模,然在下刚才那番话可不仅仅是说于陛下,还是说给天策上将听的。作为谏议大夫,魏大人刚才说的话无可厚非,但如果是昔日身在李密帐下的魏先生呢?面对当前局面,又会如何谏言?”
魏征惊得说不出话来,身边这个和自己一起跪着的人表情严肃、目光如炬,与几日前登门拜访送月饼的木匠判若两人。人生数十年中,自己投靠过许多势力,过往尴尬,若是最后弄得说的话没人愿意听了,学识再高又有何用?
“本官职责所在,刚才言语之间有所冲撞,王先生抱歉了,还请多多包涵。”
“魏大人言重了,既是大人的职责所在,在下肯定不会心存芥蒂,不如说是在下的话说得不够不清楚,引得魏大人误会,还请原谅。”
接着,王珏玉转身,向着正在看戏的皇帝再拜,继续没说完的话题。
“陛下,正如刚才魏大人所言,现在并不是大兴土木刀兵的时候。所以草民想说的是,朝廷应该抓住任何的机会,见缝插针,将形势向有利大唐的方向引导。”
“你想说的是用计离间吧,这个自不用你多说,朕已经有了计较。便说这次突厥兵临渭水,那些当着颉利老贼的面向朕行礼的部族首领,能上下其手的地方就多的是。但,朕真正想问的是你,你今天在城外埋伏朕,是不是又有什么旁门左道的心思啊?难不成你还真能在天时上做文章?”
“陛下高看小民了,只有如陛下般神武威壮才能撼动天时。不过草民确实有些想法,但那是作用在地利上的。”
“哦?你具体想要怎么做?”
“小的想请陛下允许在下在渭水便桥之南北安置流民,再于其北面建造兵营卫所,利用安置流民形成的村落供养兵营军士,以此作为长安城的北面屏障。”
“你这不还是要大兴土木刀兵么。”
“不然,其实草民有些伎俩,无需朝廷出钱出力。只是要完成这些,需要陛下让哪个有特定声名的大臣作为主事的来镇场子,剩下的一切都交给小民就好。”
“你要谁?”
“宿国公。”
听到王珏玉指名的竟然是程咬金,在场的人都是一愣,同时也更加好奇这个的谋划到底是如何。房玄龄心中难安,长孙无忌也担心那混世魔王把事情办砸了,魏征更是怕他们二人闯下大祸。
“你确定是要他来压阵?朕手下不乏能臣,而你却偏偏选了他这个浑人?”
“回禀陛下,正是因为宿国公浑名在外,草民的计划才能办得更顺。若是请在意名声的能臣来做,定有诸多道德顾虑,结果反倒难免需要朝廷出钱出力了。草民回去只需准备三天,到第四天时请让宿国公带上几个下人和两架拉货的马车,我再告诉他如何去做,第五天便能正式开始动手开工了。”
李二沉默了,还想细细考虑思量,但他已经忙了一天,头昏脑胀,脑子实在是不够用了。再者现在的头等大事是让颉利可汗退兵,渭水边安置流民的事就先答应让他干着,再派人盯紧一点,出了事紧急叫停就行。
“好吧,吃完饭你就回去准备吧。四天后,朕带着程知节去找你,到时你要把你的计划好好地给朕说说。”
“草民遵命。”
四天之后,九月初二大清早,朝廷处理完了突厥的事,穿越者也做好了准备,皇帝带着臣子来到木屋时,木匠已经在外面等候了。
“你说要两架运货的马车,朕还以为你要把家搬到渭水边上呢,怎么什么也不带?”
“需要用马车搬运的东西在南边的山里,等到开始安置流民时小人睡在草棚里就行。”
因为要使用许多超前于这个时代的知识和技术,这三天,在做的就只是反复检讨计划、记在脑子里而已。完成计划所需要的物品,几年前就开始准备,早就藏在隐蔽的地方了。
“那你就坐在马夫旁边吧,指路之余,给朕详细说说你具体要怎么做。”
上了车,指明了方向,王珏玉就开始向李二解说他的想法。
“禀陛下,在小人的计划中,安置流民的方法倒是没什么特别的。无非就是召集流民、准备住所、开垦农田,等到这些做得差不多了,就开始进行北边卫所的建造。”
“说得太笼统了,之前聊天时你不是挺能说的么。算了,想你一个平民也不懂君臣奏对的技巧,朕问,你来回答。”
“草民遵命。”
“最一开始的问题:你为什么要指定程知节作为明面上的负责人?”
“首先宿国公是武将,这次不止是要安置流民,还要建造兵营,需要一个在这方面有经验的人来敲定具体的地点。其次他浑名在外,只要有他坐镇,可以避免其他浑人来找麻烦。最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