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房玄龄父子,正要去食堂吃午饭,约定中的二十个工匠到达了安置流民的现场。而意料之外的是,送他们过来的是蔡国公父子。
“王先生别来无恙啊,本官今日不请自来,不会打扰到先生的工作吧?”
“杜大人说的哪里话,在下平生第一次管理这么大的事,还希望着大人能多多来指点呢。”
“先生客气了,今天过来也不是为了公事,只是和儿子出门闲逛偶然遇见程家大公子,顺便帮个忙而已。构儿,过来拜见王先生。”
“小子杜构,见过王先生。”
“在下王珏玉,是个木匠,虽算不得先生,但自认有为国报效之心,愿与公子同勉。”
招呼打过了,杜如晦却并不打算回去,今天特意带着儿子赶来这里,就是听说房玄龄父子也过来了。自己和玄龄兄私交甚笃,更是多亏他举荐才能有今天的地位,但凡是涉及到儿子的未来,可就没有谁先谁后了。当初这个假和尚献宝时自己躲了起来,以至于险些错过一段善缘,眼下就连陛下和他的交情都比自己好了,可要更积极地结交才行。
“王先生,工匠是带到了,不过本官身居兵部尚书,还想对建造卫所的事了解一下,不知先生是否有时间带本官四处看看?”
“当然没问题,不过还请容我先把工匠安置好。二位这个时辰过来也还没用过午饭吧,如果不介意的话,就和大家一起同桌共餐如何?”
“甚好,还请先生带路。”
渭水河畔,微风徐徐,一处平坦的空地上摆满了长桌条凳,一群厨娘打扮的少女一边有说有笑,一边在擦桌洗碗。
“组长!预留的饭食还够吗?劳烦再加热一下。”
“好咧,先生先坐着,等一下就好。”
杜构在条凳上坐下,看着厨娘们开始准备饭菜,先生给工匠们介绍些基本的情况,父亲在旁边时不时发问,注意力渐渐难以集中。暖阳高照,落叶沙沙,流水拍打河石的波涛与河面反射的阳光相呼应。周围的营帐间时不时传出孩童的嬉闹声,长者的咳嗽声,妇女的谈笑声,一切的一切无不令人感到轻松惬意,难以想象这里是穷苦流民聚集地的正中央。
“饭菜热好咧,大家快趁热吃吧。”
一饭一菜一汤,每个人的份量都是一摸一样,饭菜刚摆好,领头的大姐就开始为众人讲解起面前的食物。
“主食是腊肉蛋烩饭,腊肉切碎,煎出来的油炒蛋,加入白米清水焖熟。配菜是蒜香菊叶菜,用开水灼烫菊花的嫩叶,沥水加盐和蒜泥拌匀。最后是芽菜酸汤,豆芽羊骨米醋在水里熬煮,可以冲淡烩饭的油腻和配菜的蒜味。”
制作方法听着简单,味道却是出奇地好。杜构自认身为国公之子,享用了不少上等的珍馐佳肴,没想到这流民做出来的粗食竟能带来如此前所未有的冲击。
蔡国公父子满脸惊奇,工匠们更是只顾埋头耙饭,穿越者看着他们,露出了满足的笑容。吃完饭,王珏玉丢出一堆图纸,让工匠们先研究讨论着,自己去和杜如晦聊天。
“杜大人抱歉,怠慢了,等以后有机会在下一定好好招待一番。”
“哪里话,今日是本官不请自来,打扰了先生的正事。先生大才,就连安置流民也是与众不同,让人眼界大开。”
“多谢大人夸赞。事情能如此顺利非在下一人之功,没有众人的努力,我的想法也不会变成现实。在下只会些旁门左道,管理秩序都交给了宿国公,以后兵部要是问起与卫所有关的事,我可不知道怎么回答啊。”
“不必担心,毕竟这次安置流民明面上是宿国公负责,兵部就算要讯问也是卫所建起来之后的事。本官今天就是帮程家送工匠过来,难得有机会能见到先生,想留下来见识一下而已。”
“是在下多虑了。还请杜大人随意,有什么想问的,在下定会知无不言。”
“先生坦荡,佩服。本官还真有一些好奇的地方,麻烦先生答疑解惑。”
“杜大人请问。”
“刚才那一顿饭看似简单,却是用了高价的腊肉白米,不知是何原由?来时你让厨娘准备的是预留的饭菜,又是为什么?”
“这里的物资大多是京中大族捐献而来,在下无法推辞他人好意,只能来者不拒。既是如此便无关钱财,米粟豆麦不过是用于饱腹,吃进肚子里就没有什么区别,当用则用。此外我在这里立下了劳动最光荣的规矩,对于能为集体出一份力的人,自然应该让他们吃得更好。其中那些远离营地伐木开荒,以及轮流维持治安的军士,为了他们回来后能立刻吃到饭食,所以每次都会多做一些。”
“这样一来岂不是每天都会剩下不少吗?”
“在下认为先让大家认同规矩才是最要紧的。另外剩下的饭菜最后会分给正在长身体的孩童,并不会浪费,有时剩得少了还比较麻烦。”
“不能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