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章 禅武问心 (1/2)

定圆大师得知妙善踏上元气师之路后,虽心有无奈,但也知道无法阻止,只留下一句“好自为之”,便不再多言。

经定山大师鉴定,妙善的修为,确实已到达开元境第三层外壮期,且其元气雄浑程度远超寻常外壮期,直逼第七层长息期的弟子,要知道,在开元境阶段,每突破一个层次,所需要的元气便是上一个层次的五到十倍左右,由此可见妙善元气之雄厚。

妙善趁着定山大师考校之机,大胆讨要了一份如来降魔功和金刚伏魔拳,拿着两块玉珏,回来后交给了智机。

雷音寺中,辈分的划分十分明确,分别是慧、悟、定、空、智五个字来区别,而全寺唯有妙善的法号是妙字辈,显得相当特殊。

究其原因,可能是妙善是全寺年龄最小的和尚,也可能是智字辈的法号被用完了。

半个月之后,将迎来罗汉堂的入堂考,届时所有智字辈的小和尚都会参加,竞争非常激烈,差不多十中取一。

罗汉堂作为雷音寺的元气修炼组织,是最初阶元气师弟子的学习之所,主要钻研各类武器的运用,如拳、棍、阵法等,教授各式元技。

而且一旦进入罗汉堂,便拥有武僧的身份,到时候也可以去外面游历。

因此在这半个月里,妙善和智机皆在拼命修炼,妙善经过这段时间的修炼,已经隐隐地有突破的迹象,不过,他总感觉差了一些火候。

四下无人时,他也暗暗思量,那思过崖上的摩诃无量经,不知道是哪位寺内的前辈所留,居然雷音寺的其他人从未发现过,直到他上了思过崖,这不能不说冥冥之中,自有命数安排。

下一个层次便是灵魂期,灵魂期于开元境的元气师而言,乃是一道重要的分水岭。

开元境元气师有灵魂和无灵魂,差别如同云泥,简单讲,在外壮期,元气师作战时只能凭借自身的意识,来判断对手的攻击、防守及下一步动作;然而到了灵魂期,元气师可通过灵魂感知来获取对手实时举动,判断更为迅速和准确,二者的差距,犹如人眼与雷达的差距。

另一边,妙善也万万想不到,智机的修炼资质比他也不遑多让,短短半个月,便修炼到开元境外壮期,修为几乎追上了自己,他自问能在几日间便达到外壮期,乃是得益于摩诃无量经,可智机所修的不过普通的如来降世功。

他自然是为智机感到高兴的,两人从小一起长大,情同手足,每次妙善闯祸惹事,要被定圆大师惩罚的时候,智机都会护着妙善,为他求情,即便妙善受罚,也会尽量地给与帮助。

智机修成外壮期,如此一来,两人便能同时参加罗汉堂的入堂考了,为了都能通过入堂考,两人时不时地便交流一下修炼的经验,演练各种元技,互相印证。

某一刻,随着一声洪亮的钟声响起,传遍整个雷音寺内,这是罗汉堂入堂考正式开始的讯息,所有少年和尚皆精神振奋,朝着罗汉堂飞奔而去。

在罗汉堂的空地前面,有一位监考长老,对着大家,讲解此次入门考核的规则,考题以及判定机制。

此次考核共有三关,第一关名为禅武问心。

在罗汉堂的一座大殿中,立有一块无字碑,名为禅意碑,乃是雷音寺第一代的高僧所立。

此碑高达十余丈,宽有五六丈,四面立方,倒像是一根顶梁立柱,碑身由黑曜石铸就,古朴单调,仿佛泛着微微的光芒,四个碑面光滑平整,质感十足,看不到一点瑕疵。

众人皆已知晓这一关的考核形式:弟子立于无字碑前观想,施展各式雷音寺元技,如能在三炷香之内激发碑中的佛门真意,参悟碑中武学,方可通过。

于是,每一次考核,便有四名弟子来到碑前观想,四个碑面,正好每个人有一个碑面。

此次参加入堂考的弟子中,有一些平日里便比较出名的人物。

比如定和大师座下弟子智渊,修为已达刚柔期,一身筋骨,练得如铜似铁一般,站在那里,便是一尊金刚。

又有定峰大师座下弟子智清,也是刚柔期修为,修炼方法与众不同,经常将双手放到烧得滚烫的铁砂中磋磨,然后又在极寒的冰水中洗荡,因此手上的功夫相当了得。

还有定陵大师座下弟子智心,修为虽然不到刚柔期,却也到达了周天期的层次,其他方面倒也罢了,据说已经开始修炼音波元技,众所皆知,音波元技是最难练的元技之一,要对自己的喉咙,声带进行特殊的训练,达到一定的程度,方能成功。

当然除了以上三人,还有其他比较出色的师兄,但以这三人最为耀眼。

一批批的和尚,在无字碑前观想,施展各种元技,却没有一人能够激发无字碑的反应,领悟到新的元技,一个个唉声叹气下来。

轮到智渊师兄上场,众人都激动起来,毕竟前者的实力,几乎是在场的参考弟子中最强的,不觉得都把目光望向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