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吕布的短暂交锋告一段落之后,秦尧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沉浸在与战神榜第一交手的短暂兴奋之中,他反而更加警惕起来,他就像一位经验老道的猎手,在审视猎物的同时,也在暗中观察着周围的一举一动,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被他利用的机会。他发现,在吕布麾下,除了那个性格耿直,不善变通的高顺之外,还有一位颇具威望的将领,名叫张辽。此人不仅武艺高强,在战场上勇猛无比,更在战术谋略方面展现出过人的才华,他不像其他那些只知道冲锋陷阵、有勇无谋的莽夫,反而是一位难得的文武双全之将,这让秦尧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像发现了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想要一探究竟,看看他是否真的值得自己花费心思。
一日,秦尧借着吕布召集麾下将领议事的机会,仔细地留意着张辽的表现,想要看看他是否真如传闻中那般厉害,是否真的有能力担当大任。他发现,在众将为了争功邀宠、争先恐后地献计时,张辽却始终保持着沉默,就像一个冷静的旁观者,静静地看着众人表演,直到吕布亲自点名询问的时候,他才缓缓起身,将战术利弊一一分析得条理清晰,鞭辟入里,令人听后,不禁刮目相看,就连一向自负的吕布,也对他多了几分赞赏之意,这让秦尧更加确定,此人绝非等闲之辈。
秦尧心中暗自赞叹道:“此人不止是良将,更是智将,的确是难得的人才,若能将他收归麾下,定能助我成就一番霸业!”
议事结束之后,秦尧主动找到了张辽,他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眼神中却充满了试探,与他展开了一场别有深意的交谈,想要进一步了解他。
“久闻张将军英勇善战,又善谋略,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真是让人佩服不已!”秦尧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语气中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试探之意,说道。
张辽见秦尧气度非凡,举手投足之间都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自信和威严,他微微一拱手,不卑不亢地说道:“公子过奖了,张辽不过是尽忠职守罢了,何足挂齿,当不得公子如此夸赞,这实在是让张辽有些受宠若惊!”
秦尧目光灼灼地盯着张辽,语气转为郑重,说道:“将军此言差矣!在我看来,治世之才万中无一,而将军便是其中之佼佼者,绝对不是那种庸碌之辈,更不是那种只知道舞刀弄枪的莽夫!将军可曾想过,在这乱世之中,文武双全者的价值何在?又该如何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才能,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张辽眉头微微一蹙,似乎有些意外,他没有想到,秦尧竟然会对自己有如此高的评价。他思索了片刻,缓缓地答道:“乱世之中,武可定军,文可治国,两者缺一不可,缺了任何一个,都难以成就一番霸业。但张辽自知不过一介武夫,所学谋略,也只是粗通皮毛罢了,远不足以治国安邦,更不敢妄自谈论!”
秦尧闻言,轻轻一笑,语气中带着一丝赞赏和鼓励,说道:“将军谦虚了!今日议事之时,将军虽然言语不多,但一番分析,却直指要害,就连一向自负的吕布,也对你的才能赞赏不已,这可不是寻常武将所能够做到的,足见将军的实力非凡!”
张辽微微点头,并没有再谦让,却也没有回应秦尧话语中隐藏的深意,只是静静地等待着他的下文,想要看看他到底想要说些什么。
为了进一步了解张辽的真实能力和想法,秦尧以观摩练兵为由,亲自前往张辽统领的军营,想要看看他到底有何过人之处。他惊讶地发现,张辽治军严明,军纪之严,与高顺的“陷阵营”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士卒们对张辽更是尊敬有加,没有丝毫的懈怠和抱怨,这足见张辽在军队中,拥有着极高的威望。每一道命令,士兵们都执行得干脆利落,没有丝毫的犹豫,仿佛他们早已将张辽的命令,刻在了骨子里一般。
仔细观察了一番之后,秦尧趁机与张辽谈论起了治军之道,想要进一步试探他的真实想法。
“将军治军如此严谨,真是令人钦佩,这绝非一日之功!但我观将军的训练,不止注重军士的战斗力,还特别强调配合与谋略,这与寻常的武将,截然不同!不知将军是否认为,在这乱世之中,个人的武力,已经不再是唯一的取胜之道?想要在这乱世之中生存下去,仅仅依靠强大的武力,已经不再足够了,唯有将谋略和武力相结合,才能百战百胜!”秦尧试探着问道,他那锐利的眼神,仿佛要看穿张辽的内心,看穿他隐藏的一切想法。
张辽闻言,沉思了片刻,缓缓地答道:“单凭个人的武力,确实难以在这乱世之中平定天下!即便是强者如吕将军,不也屡屡因为用人失策,而陷入困境之中吗?我一直认为,在战场之上,个人的武力固然重要,但能够真正决定胜负的,却是谋略和协作,只有将个人的力量凝聚在一起,才能爆发出更大的力量,才能在这乱世之中生存下去!”
秦尧听完张辽的话语,心中暗自欣喜,他看出了张辽对吕布现状的不满,但他显然是一个忠义之人,不会轻易背叛自己的主公,想要让他真正归顺自己,还需要进一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