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一章 玻璃时代 (1/1)

二零四零年到二零九零年,被人们称作剥离时代。

由于第四次工业革命在东方爆发并彻底被其主导,5G以及紧随而来的6G网络技术将人类社会真正带入了“万物互联”的新时代,从衣食住行到文化、娱乐、艺术政治,一切人类的需求从未如此便捷,所有人类的联系从未如此紧密,于是便出现了这个时代特有的群体心理现象。

第一种剥离,是个体人格的剥离。在4G时代,网络对于人性的放大与增强就已经初见端倪,网络中信息的片面性削弱了全盘真实所拥有的辩证统一的矛盾,让所有情感的迸发变得极端而轻易。在这个时代,人们在虚拟世界中则更趋向于表达与现实完全不同的人格,而不是真实人格的衍生。一个人可以在虚拟世界中善良温柔、给予他人关怀,却在现实世界中冷酷漠然;一个人可以在虚拟世界中作为艺术家不断创作,却不能在现实中获得一丝一毫的灵感。这是一种剥离,更是一种转移。

第二种,是思考能力的剥离。这种变化,同样也是在4G时代便可见其一二。无论何种信息,从非专业到半专业,从身边逸闻到家国世界,除最专业的前沿科学理论外,没有任何不能在短时间内随手了解到的知识。同时伴随着材料学和能源技术那意料之中的进步,从被成功制造出来的那一刻起,量子计算机的体积就在用难以想象的速度不断缩小,而没有了摩尔定律的限制,它们的计算速度也仿佛永无止境般地迅速增加着。人们不断地向眼前的机器提出问题,而深度学习算法就像一个贪婪的孩子,从每一个提问与回答中不断进化自己,直到它几乎再也没有不能回答的问题,直到人们把自己的思考能力逐渐剥离,从自己的大脑转移到强大的人工智能中去。

生存与竞争不再如从前般沉重,虚拟技术的成熟使享乐主义横行。同时,人格和思维的剥离也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剧变。在剥离纪元的前三十年,新生的那一代年轻人在完善的教育体系与富足的生活环境的加持下,以不可想象的速度在人格、思维能力、身体素质、审美等维度全面超越了之前时代成长起来的人们。社会的重心正在变得年轻化、思维中心化,新兴思潮不断迸发,道德观、价值观不断重塑,东方的年轻人们在泡沫般耀眼辉煌的时代中前行探索,遵循着物理主义寻找存在的意义和人类的终极目标。

剥离时代,也被后人称作玻璃时代。

它闪耀,通透,纯净。

但它是凝水而成的冰,是轻薄无瑕的玻璃。它不是钻石。

本章完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