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章 临阵点卯 (1/2)

嘉兴府衙内。

知府杨树增在大堂上正襟危坐着。

但听得门外一声喝:“沈惟敬带到。”

左右衙役齐声:“威...武...”

沈惟敬双手抱拳,迈步进了大堂,迅即一个头磕地板上,沉声说道:“小人沈惟敬,叩见知府杨老爷。”

杨知府一脸和气,笑眯眯道:“沈半仙,平身说话...”

沈惟敬应声而起。

杨知府身子向前倾,细细端详着,只见堂上站立的这位,身材偏瘦,略有风雅,脸上挂着笑,神态极谦卑,跟官场的同僚相比,有份仙风道骨的韵味。

杨知府转过头,随口交代旁边的幕僚:“来呀,给半仙赐座。”

衙役动作娴熟的搬来一把太师椅。

沈惟敬遵照杨知府的话,毕恭毕敬的坐在一旁,侧身作揖道:“杨老爷,小的不知有何事可以效劳?”

杨知府关切问道:“沈半仙,你可认得浙江布政使司宋老爷?”

沈惟敬听到宋老爷三个字,神往不已,不由自主感慨道:“认得。当年日本文化研习社上,宋老爷是我们这批学员的授业恩师。”

杨知府话里带着笑:“那就对了。宋老爷给我带话,说你胆大心细、伶牙俐齿,希望你能有机会为国效力。”

沈惟敬琢磨不透杨知府这句话的目的,思量片刻,忐忑不安道:“回杨老爷话,小的这些年落魄江湖、在东大街上替人相面卜卦,勉强糊口。难为宋老爷还一直惦记我。”

杨知府朗声笑道:“宋应昌老爷现掌兵部,是皇上身边说一不二的大红人。正是他的举荐,本府才有机会通知你来听差。”

沈惟敬错愕,竖起大拇指道:“兵部尚书,真牛!”

杨知府一字一句道:“宋老爷考虑到你学过日本语言,所以举荐你为朝鲜国使臣,负责与日方和谈。”

沈惟敬愕然道:“朝鲜国使臣?小的有点懵!”

杨知府极其认真道:“宋老爷有意让你出使朝鲜国,发挥你的好口才和机智劲,去跟那帮日本小儿谈判。如果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让他们退出朝鲜,那就是没有辜负宋老爷的伯乐相马、慧眼识珠。”

沈惟敬释然道:“您这么一说,我该是明白了。让我去朝鲜国给那帮日本孙子算算命吧?”

杨知府厉声说道:“日本小儿敢打到朝鲜半岛来,其实就是打了我大明的脸面。朝鲜乃我藩邦,他们敢动朝鲜国的心思,就是不把我天朝威严放在眼里。”

沈惟敬有所不解,小心问道:”杨老爷,兵部不正是宋老爷管着吗?干嘛不直接发兵揍他个小孙子?”

杨知府捋了捋胡须,略有为难道:“哎,朝鲜国已经百年没打过仗,军士们都稀松软蛋,军营堪比养老院,养的大多是些混吃等死的老兵油子;我大明也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四十余年了...宋老爷也曾派辽东副总兵祖承训带四千多人的小分队去练练手,想看看对方的实力究竟如何。”

沈惟敬怔怔道:“结果咋样?”

杨知府很无奈的摇了摇头道:“祖承训眼高过顶,根本没把东瀛兵放眼里,直接就率军杀向平壤城。哪知道日本兵偏不与明军正面交锋,而是利用建筑物等掩体向我明军放放黑枪,明军大多被鸟枪火铳所击中。据后来得报,当时守城的日本兵才区区一千多人,竟然全歼了我大明四千多人的先遣队。皇上得报后龙颜大怒,勒令宋尚书速速发兵朝鲜。”

沈惟敬一脸庄重道:“皇上英明果断!”

杨知府话到这里,显出了左右为难的模样:“宋老爷有他的难处,还需等上三个月才能发兵。”

沈惟敬一怔:“那是为何?”

杨知府坦言道:“宋老爷在等一代名将李成梁的大公子李如松班师回朝。小李将军手握数万关东铁骑,眼下正在宁夏打扫战场。”

沈惟敬茅塞顿开,借机问道:“杨老爷,小民彻底想明白了,宋老爷举荐我,是让我去跟东瀛小儿拖延时间吧。”

杨知府往右一抱拳,彰显对宋尚书的尊重,恭敬说道:“宋老爷没看错人啊,你是一点就明、一拨就亮。此番举荐你出使朝鲜,就是想办法让日方能坐下来议和,哪怕只是借用议和的名头来拖点时间。只要能拖上三个月,待小李将军挥师东进,到时候,想怎么揍就怎么揍他个龟儿子。”

沈惟敬显得把握十足,从容应道:“杨老爷,您放心,这个连蒙带骗、连唬带忽,是我的专业...只是、只是、只是...”

杨知府关切的问:“沈半仙,你是还有什么顾虑吗?”

沈惟敬其实一直察言观色,判断时机已成熟,不想失去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所以灵光一闪带出了“只是”。

听到杨知府问起,他迅速离开座椅,噗通一声跪下,躬身回道:“知府老爷,小的此去朝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