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三章 高度默契 (1/2)

巧合无处不在。

就在李国主和柳将军入城的那一刻,沈惟敬正好陪着长公主、载着满满当当的沿途礼品、特产,优哉游哉进得城来。

双方各自行过大礼,李国主知道自己说话结巴,所以干脆全交代给了柳成龙去表达。

柳成龙将军是快人快语,直指目标,就是试图说服皇子殿下和沈特使撕毁和谈,让朝鲜义军作为主力先锋,配合李家军合围汉城、全歼日军,报江原道被歼之仇。

沈惟敬安安静静的听完柳将军的慷慨陈词,心平气和的回答说:李国主,柳将军,我沈惟敬奉钦命赴朝,就是来执行议和的,几次单身探敌营,差点丢了卿卿小命,总算不辱使命,把议和框架搭建好了。我的任务也算是完结了。接下来要不要和,要不要打,都是需要李如松将军决断的,他才是前线战事总指挥,他的态度决定了一切。

这沈惟敬就是个话精,之前每天靠着说话谋生,该怎么说、该说些什么,早就烂熟于心。刚才寥寥数语,柳成龙全都听进去,而且觉得句句真理,还真的就拽上李国主,直奔李如松将军指挥所而去。

沈惟敬本是打算领着长公主去指挥所会商议和后的规划打算。一看柳成龙满腔怒火急着去请战,就知趣的陪着长公主先行会驿站安顿休息。

柳成龙第一时间还真的找到了李如松将军,一见面就痛哭流涕、声泪俱下,痛诉东瀛兵暴行,说倭寇掠杀朝鲜军民就如杀害我大明同胞,强烈要求李将军的大明天军能统帅朝鲜义军,替自己家的父老乡亲和儿女亲人报仇雪耻。我柳成龙宁愿战死沙场也不愿意打开大门放任东瀛兵安全撤退。

在这之前,李如松已经收到宋老爷快马公文,简单告知议和系圣上裁定,要求李如松全力配合沈惟敬的和谈行动。

李如松心似明镜,当即安排人马佯装合围,分头占了忠清道和江原道交通要塞,制造了屯兵开打的假象,同时第一时间把计划告知了沈惟敬,很好的配合沈惟敬。让沈惟敬如愿以偿拿到了议和备忘录。

从沈惟敬派随从送达的议和备忘录来看,确实是基本上达成目的,他李如松不费一兵一卒,不战而屈人之兵。又正好合了圣上的旨意。于大明和他个人来说,真是两全其美。

而且,沈惟敬送达的公文中,重点提到了李如松主导的一石三鸟战役给日方形成的高压,盛赞李将军一战成名,说他李如松在日方将领那边已经是神一样的存在。

还是那句话,千穿万穿马屁不穿。李如松看到公文,如饮甘霖,爽心爽肺的舒坦。

现在,应对柳成龙的哭诉,李如松也是极尽耐力、苦口婆心、好言相劝。

李如松感觉到应对这位实心眼的义军首领,自己还是要讲究点策略,于是开始仿效沈半仙:李国主、柳将军,我大明天军,根本就没打算真正去和谈,只是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你们也看到了,沈特使第一次和谈,为我们争取了三个月的时间,让我们成功实施了一石三鸟之计。这次和谈,也是为了争取时间。

柳成龙:这次为什么还要等待时机?不是已经完成合围了吗?

李如松:合围只是表象,我们在忠清道、原州牧,只是掐断了主要的交通要道,做做样子,配合配合议和而已。目前的兵力,想要全面开打,肯定是两败俱伤。实话告诉你们,我在等刘总兵的后援部队,他那边计划月底之前动身跨过鸭绿江。等那个时候,只要有足够优势兵力完成合围,我们就会打一次漂亮的围歼战,彻底解决朝鲜问题。

看看柳成龙还皱着眉头,李如松继续努力一把:他们撤出汉城时,我们可以先扣留几个日方大将,待我们的特使去了日本受降,确定了日方是真心实意的投降,那么我大明、你朝鲜、他日本,还是要换干戈为玉帛,永世和好,以和为贵。

李如松现学现挂,这一通忽悠,总算把柳成龙这位忠肝义胆的义军首领暂时给摁住了。

柳成龙嘟嘟囔囔的返回前线不就久,宋老爷又快马发送了一份加急公文,立令入朝天军及朝鲜义军,在议和期间,一律不得擅自与日方擦枪走火,不得开战断后。

日方同样是遵照小西将军的统一部署,在规整汉城的兵马,提前将老弱病残军士分批退往庆尚道的庆州府,转而从庆州港搭船返回东瀛本岛。这批可怜的军士,跟着大部队征战近两年,在举目无亲的他乡,非病即伤,如今总算可以返回故土,个个却都在暗自垂泪,这泪水,饱含了心酸、无奈、迷茫,当然也有回家的欣喜,欣喜的是终于能再喝上一口家乡的水。虽然现在真的是可以回家了,可是收拾行李时也大多擎着泪,撤退时又大多躺在担架上,即使能自己走动的腿也是软的、步子也是沉的、心情也是灰溜溜的、脑子里也是空白的,因为他们身上都有一个深深的烙印:败军之将。

剑拔弩张的中日朝鲜之战,在沈惟敬的左右腾挪、上下忽悠中,暂时的平息了。

其实,在沈惟敬的心头,一直都烙着元觉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