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惟敬要去的第一站,就是黄海道前线指挥所。
令他没想到的是,他见到的李如松将军,竟然挂彩了。
李将军确确实实是右手臂缠上了绷带,挂在了脖子上。
沈惟敬赶忙询问原因,知是被日军打了黑枪。庆幸的是鸟铳射出的都是散弹铁砂子,两粒已经取出,还有一粒嵌的太深,只能留在体内。
李将军愤愤道:这狗日的东瀛兵,不敢刀剑上见真章,尽会放冷枪。
沈惟敬急着朝副将追问情况。
副将看看正在气头上李将军,见将军点了点头,分明是在示意他汇报军情,便竹筒子倒豆子,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原来,沈惟敬返京的这段时间,双方军士围绕争夺汉城的小摩擦一直没有停过。
日方自打黄海道失利后,面对强大的辽东铁骑,学聪明了,不再主动出击打野战,而是龟缩在各城防据点放冷枪。近期从九洲运送过来火铳,准确率明显提高、装弹速度也明显提升,所以他们时不时地就朝日常巡逻和侦查任务的李家军进行中远程射击,让巡防部队吃足了苦头。
担任一线作战任务的正是绰号莽张飞的李成飞将军。他是个闲不住的主儿,最近听手下的战报不是这个侦查兵被放了冷枪、就是那位巡逻兵挂了彩。一怒之下,他决定亲自领五百多骑兵侦察队向南进发,去拔一拔日本兵的老虎牙齿。
李成飞的想法很简单,与其一小队一小队的派出去送死,不如多带些人马一路杀将过去,日军若还是不敢野战,弃据点而逃,正好借此机会收复汉城周围更多的失地;即使日军不逃,负隅顽抗,那么,凭借辽东骑兵的快速机动能力,能战则战,不能战则退,自己这支五百多精兵组成的巡逻大队自保肯定没问题。
首日南下巡检,莽张飞便在汉城北外围的砺石岭与日军发生了交锋,五百多铁骑一窝蜂的就冲进了由几十位日军组成的火铳队防线,马刀霍霍之下,日军第一道防线瞬间崩溃,火铳队立马成了李家军的刀下鬼,驻守砺石岭的两百多号东瀛兵也来不及作出反应,大部分被当场切成了菜瓜。李家军大胜后,李成飞当即给指挥所报告:“贼已夺气,愿速进兵!”
砺石岭大捷,让李成飞豪气干云,他迅速从后方抽调了两百军士负责驻守砺石岭,并及时补充了兵源和物资,继续领军挥师南下,直指汉城外围最大也是最后的防御线碧蹄馆。
之前获得的情报表明,日军丢失砺石岭后,已经开始陆陆续续撤出了碧蹄馆。
所以从一开始,李成飞就以为碧蹄馆仅仅只是南征汉城路上的一块跳板而已。
可事实是,李成飞的判断出现了巨大的偏差。总数量近三万的日军已从汉城及其他周边区域陆续分批合围,秘密靠近碧蹄馆,正撒开着一张大网,等待明军落入陷阱。
而,被短暂的胜利冲昏了头脑的李成飞部,在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的情况下,顺顺利利、浩浩荡荡的就进了碧蹄馆北门。
几乎在同一时间,刚登上北门楼的明军就发现了城外黑压压的日军大队,正在分批集聚,不间断的往北门压缩过来;而城里的日军,也同样在有计划的往北门逼近。
李成飞真不愧是李家军第一猛将,即使是面临生死大战,他依然从容不迫,冷静的选出了五位最强敢死队成员,利用夜色掩护,让他们返回前线指挥所报信求援;同时,有条不紊的对身边五百多铁骑进行了兵力分配,他亲帅近百位军士,前置到了城内防御第一梯队,做好了决一死战的准备。
那五位敢死队员,领命之后一路冲将出去,虽一死二伤,却不辱使命,第一时间将被围的消息带回了指挥所。
李如松获报后,二话不说,当场点卯,自领精锐五千,骑战马、披甲胄,一刻不停的径直向碧蹄馆增援。
等援军杀近城北,李如松远远望去,城外合围的日军乌泱泱的一片,数量过万,再加上城里的守军,总量远超两万。这么多数量的日军集结,大大出乎意料,跟之前的侦查数据相去甚远。李将军当即安排传令官速速返回指挥所再调强兵一万,作为第二梯队来援。
虽然李家军战斗意志远超日军,但是碧蹄馆城外大片的稻田、丘陵,严重制约了骑兵发挥,李如松劝诫大家不要恋战,目的是要直接杀进北城。
日军此次战术,在照搬照抄李家军开城、海州战役的模式,用数倍甚至十倍的优势兵力,合围进攻,分割歼灭。所以小小的碧蹄馆,竟然集中战国时代东瀛本岛的众多名将,小西行长、安倍晴明、立花宗茂、石田三成等等悉数上场,轮番进攻。
虽然论单兵战力,日军远不及明军,但是几番车轮战下来,明军的装备和体力被不断的消耗。李如松将军为谋求速战速决,亲自下场,率嫡系家丁上阵搏杀。日方显然认出了李如松的统帅身份,火器全部集中到了这一处,并重重包围了李如松所部,李将军在奋力砍杀中不幸为火铳所伤,右手臂中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