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沈惟敬日夜修炼,丝毫不敢耽搁,晨练吐纳秘法,夜习咽津秘法。
咽津秘法需静坐平地,全身放松,头顶竖直,腰背直立,体会身体重心在小腹(下丹田);然后真气上顶,舌抵上腭,搅动玄膺穴,片刻,口中津液充盈,搅舌以滋润口腔;紧接着略仰头(百会后仰),然后竖直头项,随即咽下津气于喉管(哽咽有声),直下任脉,经天突、膻中、中脘、神阙、气海,而至腹部下丹田,体会津气达到小腹的动静。
沈惟敬研习咽津秘法,始终秉持木简中三个步骤所提示的九字锭金之诀要:“一吸便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一吸便提,旨在将下部之元气微微提起,与吸气相应,而使二气会归于脐下丹田,故曰气气归脐也。一提便咽属吐津法,舌搅上下腭,仍抵上腭,待满口津生,出息即咽,咽时微微用意,透脐而贯注下田,由下田而达会阴;略存一存,谓之一息,往后行之,二气循环,自然三宫会通于升降之间,而得无穷之妙用。
沈惟敬不知不觉中将吐纳及咽津之功法,融会贯通,使之合二为一。
他隐约感受到身体内的那股气势,尤其是那股被道术称之为气感的能量,越来越绵柔不断,虽没有翻江倒海似的爆发激进,却似天际云层,绵绵不断,似有似无。他知道,一般没有灵根的凡人,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体验到这份气感,也就无法在炼金术中,更好的厚积薄发。到时候,哪怕有再好的器材、再多的原料,也无法提炼和锻造出极品的仙丹,而只能炼就出普通丹药。
时间不知不觉到了第三日清晨,沈惟敬一如前两天一样,持续不断的修炼着晨间吐纳秘法...渐渐的,他感觉到了一股非常微弱又很活泼的气流,在他人为控制下,沿着呼吸通道,开始运动起来,每道气脉之间,时而向上,时而向下,时而转折,与木简中的图案所示完全一致,每经过一个道气脉,一股暖流就从道中透出来,融入到了自身已有的气流之中,几乎把体内的经脉全部走了一圈。
此时,小野师傅迈步来到沈惟敬身边。
昔日那个清瘦的老头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眼里泛着炙热光芒的一位顶尖大师,只见他欣喜道:“徐先生,恭喜啊。这才三天时间,您身上的真气已经融汇顶上,若隐若现,按照这样的进度,估计不出一个月,您就可以全身心投入到仙丹炼制了,有了这股道家真气护身,定然锦上添花。”
沈惟敬抬头,见到小野师傅严肃的表情,并无丝毫恭维的神情,心中疑虑瞬间就冰雪消融,内心除了欣喜,就是期待。眼前这位神奇的老僧,竟会给他赋予如此之大的帮助。
沈惟敬如实答道:“小野师傅,我刚才确实有体验到气感,只是,真气的强弱,我如何辨别?”
“这个简单,您现在坐下。”小野竟用不容置疑的口吻,示意沈惟敬打坐,手掌轻轻按在他的头顶,渐渐加重了力度,同时轻声说道:“徐先生,您现在闭上眼睛,全身放松,不要抗拒...”
沈惟敬哪敢不遵,当即按照小野的提示,放松了心绪和气势,只感觉一股温暖却又强大的力量,从头顶鱼贯而入进来,几乎是一瞬间的速度,就直贯脚心,并往复三次,每一次的路径都不一样,第一次还可以看出来是沿着经络的,第二次第三次,却很是古怪,几乎是跳跃的,三次往复了之后,这股力量在头顶上渐渐消失了...
沉寂了好一会,小野还没有任何的反应,沈惟敬忍不住睁开了眼睛,却见到小野一脸惊诧的站在那里,一句话不说。
沈惟敬心里涌出一股不详的预感,难道自己远无起色?
沈惟敬哪里知道,小野此时的惊诧,恰恰相反。他刚才用了自己七分力道,用真气刺激沈惟敬全身的经脉,想把沈惟敬这几天已经融汇的吐纳及咽津之气激发出来,他却意外感觉到沈惟敬体内的气场,越来越烈,分成了三股,每一股形成了一条龙形,龙形伴随着各自的气场,越来越聚集,越来越清晰,甚至连他体内三条龙形的鳞片和爪子,都栩栩如生的跃然在小野眼前。
三条龙似乎是围绕着沈惟敬蜿蜒盘旋,一直到了头顶的百会,三条朦胧的金光相互缠绕,最终凝到了一起,形成了一股炙热燃烧的烈焰,隐隐约约间让他看到一圈金色的光晕。
如此奇景,让小野近乎呆滞,嘴里喃喃道:“天灵之根,九阳之体,天火之身,居然真的存在,老僧不是在做梦吧。”
小野的喃喃私语,让沈惟敬猛的回过头去,疑惑道:“小野师傅,你说什么?”
小野根本就没有听到沈惟敬问话,他整个人都懵圈了,嘴里依然喃喃自语道:“天灵之根,九阳之体,天火之身,居然真的存在,这不可能,这不可能...”
这一次,沈惟敬算是听得清清楚楚,只是,还不太明白小野所说的九阳、天火所指的含义,天灵根又是什么,为什么会让这位老僧如何语无伦次。
无论如何,这几句话,让他的心绪如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