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诚的论文标题是《仿星器新古典输运中的传输损耗的解决方案》。
所谓的新古典输运,是仿星器模型中的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在环形的装置中,环面内侧的磁场要比外侧的磁场强。
因此会形成磁场曲率和梯度,最终导致作为反应物的等离子体漂移。
根据研究表明,仿星器在低碰撞的情况下。
由于螺旋磁纹波的影响,步长可能会非常的大,这可能会破坏输运。
这使得仿星器在新经典输运中的损耗会远高于托卡马克。
换来的结果就是能量输出的效率变差,输出的能量甚至还不如点火消耗的能量。
换句话说,就是我花了两碗饭的钱来雇你干活。
结果你就给我赚回来了一碗饭的钱。
亏本做买卖,谁能顶得住?
对于这个问题,一般会采取在等离子体的中心增加强劲向电流来改善,但效果并不显著。
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科学家们都放弃了仿星器的研究。
直到近几年来,托卡马克道路陷入了瓶颈,一部分科学家才重新捡起了仿星器。
目前德意志的科学家,通过优化仿星器W7-X的结构后。
大大减少了新古典输运中的固有能量损耗。
并且还让等离子体成功在两千万摄氏度的温度下运行。
虽然目前离真正实现可控核聚变还有些遥远。
但也证明了仿星器的潜力,丝毫不比托卡马克差。
伊诚之所以选择这个问题。
一是它能解决目前核聚变反应中的一个巨大难点。
和那些水逼的论文不一样,是具有核心价值的。
二是相比于其他材料上的突破,这个问题是一个纯粹的理论问题。
通过演算就能证明它的正确性,能加过过稿的速度。
第三点,如果未来龙国做出了可控核聚变的装置。
理论上的东西,是很难瞒得住的。因此即便放出去了,也无伤大雅。
……
……
喝了不知道多少杯咖啡,在草稿纸上写了不知道行的运算公式,伊诚看着眼前已经完成的论文,满意的点了点头。
随后在期刊网站上找到核能年鉴审稿人的内部邮箱,将论文发送了过去。
此时龙国已经是深夜,不过对于大洋彼岸的鹰国来说,刚好是白天。
邮件发送过去后没有多久,他就在网站上找到了状态显示“Submitted-to-editorial-office”,意思是已经被送到了编辑的办公室。
在网站上发完论文后,伊诚又把论文发表在了arXiv上。
arXiv是一个预印本网站,为了防止自己的论文在期刊上发表之前,被别人抄袭和剽窃。
研究者可以在arXiv上事先发表论文占坑。
同样也可以看看自己的想法有没有和别人撞车。
毕竟在学术界,某些东西的大方向是一致的,撞车这种事情也有很大概率发生。
谁挂得早,谁就拥有论文的发表权。
当然,伊诚是不用担心自己的想法和别人撞车的。
他发表在arXiv上,主要的目的也是为了防止和别人的论文撞车。
在忙完这一切之后,伊诚也感觉一阵疲惫,决定回寝室休息一下。
一觉醒来后,已经是下午的四点了。
对于科研工作人员来说,为了观察一个物理现象,熬夜是常有的事情。
所以对此伊诚也早就已经习惯了。
他看了一眼手机,发现在自己睡觉期间,手机传来了好几条信息。
首先是他的那篇论文,已经到了“Under-invited”的阶段。
在SCI发表期刊,需要先进行编辑的审核,如果编辑认为论文的水准不符合期刊要求,就会把论文打回来让你重新修改,或者直接拒稿。
而当你满足要求后,通过审核后,会进入审稿邀请的阶段。
他们会将论文送到其他的审稿人手中进行审核,这就是所谓的外审。
而到了“Under-invited”这一步时,说明审稿人已经接受了稿件,已经开始进行审稿了。
这个时间正如之前所说,大概需要两到六个月。
因为这些审稿人本身也是忙碌的科研人员,而审稿一般是无偿的,属于是为爱发电了。而且科研论文讲究的是严谨,每个过程都要进行细致的验算,是非常考验脑细胞的。
哪怕伊诚已经把整个过程写得非常详细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