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伯璞的声音不大,但他的问题却直入人心,引起了在场人的共鸣。
何为明卫?秦国家喻户晓的最强部队,七国为之忌惮的武装力量。这些人本就是精锐中的精锐,成为明卫,是他们为之向往,并愿意付出一切的事业。
可到头来,作为秦国的高层却告诉他们,他们所崇尚的队伍,只不过是另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队伍的陪衬罢了,这叫人一时半会如何能够接受?
就好比挖到一块价值连城的黄金,结果老板只要和黄金一起挖出的泥土,那么单独把黄金挖出的意义又在哪里?
同理,既然要从明卫里挑选暗卫,那为何不干脆些,直接像组建明卫一样,从全国各个军区里海选呢?
所有人都在等待王翦的回答,特别是白起和秦王,他们也不是没有问过王翦为何需要从明卫里选出暗卫,可作为暗卫的创立者,王翦却从没有给过他们确切的答复,只是出于对他的信任以及暗卫后来的成绩而听之任之。
“先回答你第一个问题吧,明卫被暗卫击败的后果是什么?我的回答就两个字——照旧。——
——也就是毕业后要去往前线的去前线,要回家就回家,没有任何影响。”
而后王翦对另一个问题的回答却出乎所有人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至于为什么暗卫要从明卫中选,很简单,因为你们是明卫。”王翦回答。
这个答案别说钱伯璞了,就是白起和秦王也一脸问号。
“老王,你这回答别说年轻人能听懂,就是我也不懂你的意思啊。正好今天有这个机会,你就说说你创建暗卫的初心呗。秦王,这应该不违反法律吧?”
“违法说不上,但也不强求王武安君解释。”
王翦看了看共事许久的老友,又看了看底下神情凝重的钱伯璞,叹了口气。
“明卫,自周朝起就在秦地驻军。那时候,明卫效忠的对象并非后来的秦王,也不是掌权的周王,而是秦地的百姓。哪怕到了今天,这一点也没有变。——
——说的再直白点,你们能够成为明卫,最大的原因不是因为你们比别人强,也不是比别人聪明,而是不论出身,你们能平等的对待秦国的每一个人,这才是能成为明卫的关键。而随着周王逝去,曾经大一统的周朝也分裂成如今八个国家,自然秦国也就需要专门的谍报机关,也就是暗卫。”
讲到这里,白起和钱伯璞等一些机敏的人已经明了了王翦的想法,可王贲的队伍里仍然传出不解的声音。
“那为什么要对我们隐瞒暗卫的存在?”/“秦国辽阔无比,为什么非得从明卫里挑选暗卫。”
诸如此类的声音此起彼伏,却没有占据大部分人的情绪。王贲转过身刚想让这些人停止喧哗,众人却先一步被王翦的咳嗽声吸引。
这时王翦开口回应这些疑问:“能胜任暗卫的人肯定不只有明卫军的人,比明卫武艺更加高强且更加聪明的人也确实可能不在太尉府中。”
王翦深深的看了郭然一眼,明眼人都知道他意有所指。
“然而,另外挑选暗卫这个想法并不现实,如今敌国在我北部虎视眈眈,没有多余的时间留给我们去细细考量。——
——从明卫当中选出暗卫,这是目前为止我能想到的最佳办法。从你们中选出,能保证选出的暗卫能力出色又对我国忠诚;隐瞒暗卫身份,能对他们的身份有着足够的保护,同时还能在恰当的时候锻炼你们的心智与能力,一举多得。至于其他比你们更能胜任明卫的人,我必须承认,运气,也是考验的一环。”
“那被我们捕获的暗卫呢?我们几个都已知晓了她的真名,在座的各位也都看到了她的容貌,那武安君打算怎么处置她?”钱伯璞话锋一转,为身后的贾乐让出了位置,也让更多人意识到这人就是被捕获的暗卫。
哪知王翦想都没想,十分自然的回答。
“很简单,逐出太尉府不就是了。”
王翦的回答很短,却轻易的决定了一个人的去留。在场的众人一时间没从这巨大的转变缓和过来,陷入了难以置信的寂静。
不是回归明卫,不是去往前线,而是原地退伍。
这个结论把所有的明卫都吓了一跳,除了贾乐本人,其他明卫包括王贲在内都不可置信的看着台上的王翦。
“老王,这会不会有点太草率了。”白起刚想劝劝王翦,却被王翦挥手制止。
“老白,你又不是不知道,这是规矩。暗卫被击败会被除名,被得知真实身份会被除名,现在这人是既技不如人又被活捉,逐出太尉府也是为她考虑。”
“可老王,这不是有郭客卿在吗?有他在场,鲜少有暗卫能全身而退的。”
“这不是她暴露的理由。”
“诶诶,二位消消气。”秦王眼见两位国之重臣对一名暗卫的去留有着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