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生子佯僇的例子来质疑光速对人的影响,但那是对光速下时间变化认知不够导致的。
双生子佯僇,这个我倒是听说过。
简单点说,就是卡时间,光速不一定能够让我们变得更加的年轻,如果成功卡住时间,那么就会产生双生子中光速飞行的哥哥见到弟弟时,会比弟弟年轻。
怎么个卡时间?
因为,当你以光速飞行时,个体本身就在不断向外以光速发送事件球,事件球以三维辐射的形式一个接着一个层层嵌套射向宇宙,事件球就是一层几乎没有厚度的球壳而已,我们只能描述他们是连续的,随着距离的增加,光速的限制,接收事件球会产生时间差,当你以近乎光速运动时,你与事件球就这么一前一后非常靠近的向远处飞去,当你在例如1光年之外的弟弟接触到你刚起飞的事件球,以为你1年以后抵达时,毕竟光速跨过一光年也需要一年的时间,没想到你不出几秒,便已经出现在他附近。因为你起飞后不出几秒就已经达到了光速,几乎是紧贴着起飞的事件球飞过来的,所以弟弟就会看到1光年之外的哥哥刚起飞就到达了自己身边。这里还涉及到一个最小时间与空间的问题,最小的距离是普朗克长度,约为1.6乘以(10的35次方分之一)米,最小的时间尺度是普朗克时间,约为10的43次方分之一秒,时间与空间不是无限可分的,存在时间与空间的最小单位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事件球不能无限发射,对于光速飞行的哥哥事件球和光速起飞瞬间的事件球,这两个事件球之间能容纳的事件球数量是有限的,在哥哥飞行的过程中,哥哥也在向外发送着事件球,在1秒的光线路程下,最多能容纳10的43次方个事件球,即1秒光线所能包含的信息事件球便是10的43次方个,而这10的43次方个事件球充斥在1秒光线走过的空间内,并导致光频增加即所谓的蓝移。但因为光速不可超越,因果不可倒置,这些事件球只能夹在起飞事件球和飞行的哥哥事件球之间,假如近光速飞行的哥哥事件球和起飞事件球相差2秒,则飞行的哥哥最多只能发出2*10的43次方个事件球。而近光速飞行增加的距离无法像静止时一样容纳全部事件球,假设1秒光走过的距离取近似30万公里,即1秒光向外扩张30万公里以容纳10的43次方个事件球,而现如今近光速飞行,原本相差1秒的事件球间距应为30万公里,如今可能仅仅只相差3公里,中间10的43次方个事件球如何能充斥其间?这倒不是光速变慢了,而是1秒事件球之间的间距被挤压变短了,根据光速不变原理,飞行的哥哥所发出的光线仍是光速传播,同时所得时间又不能小于普朗克时间,即不能用3公里除以10的43次方推出更小的时间单位。是故这1秒间距除以光速,原本1秒事件球间距为30万公里除以光速感知到即为1秒,现如今1秒事件球间距为3公里除以光速感知到的时间只有0.0000……几秒,没有事件球的变化就无法感知时间,时间感大为不同,而时间再除以普朗克时间即为事件球数量(普朗克时间数量),飞行的哥哥向外传播事件球的数量势必减少,要完成正常的传递10的43次方个事件球的1秒感知,则飞行的哥哥需要飞行更长的距离,达到10的43次方个事件球,才能感知1秒,而达到这么多事件球,对于飞行的哥哥来说,便要飞出成百上千亿公里的距离,这便产生了飞行的哥哥感觉只过了1秒,外面的人却按照30万公里的光速,觉得飞行的哥哥飞了好几个月,正常持续不断的事件球即为时间流动,有时间流动即为有事件球扩散,有事件球同样可以反推时间在流动,受制于最小普朗克时间,飞行的哥哥向外无法发出更多的事件球,高速运动物体的时间就是这样变慢的。不过,对光速飞行的哥哥而言,这种慢动作仍是以10的43次方个事件球每秒进行感知,因为时间单位数量之间的连续性,所以并不会出现慢动作这样的场面,还是在正常的感应下,飞行的哥哥举手投足间,外面也就正常过了很长的时间。只是相对外面的人看哥哥,会发现其如同慢动作一般。如果速度足够接近光速,大体上就是举个手,便飞了差不多一光年的距离,如果飞行的哥哥光速仅为0.9倍光速,那么能容纳的事件球就会增多,时间流动就不仅仅约2秒,如果0.8倍光速,则能容纳的事件球就会更多,相对地时间流逝也会增加。最临近事件球要拉出一个普朗克长度,才能容纳下一个事件球的出现,也才能允许一个普朗克时间单位的出现,越接近光速,飞行的哥哥扩散出光经过的普朗克长度数量也就越少,基于光速不变,允许出现的普朗克时间单位数量也就越少,只有这最小时间出现才允许感知的出现,而这层不可逾越的光的事件球最小长度间隔或者说时间间隔便称为光障,光障阻挡了事件球超光速传递,阻挡了四维时空下违背因果的发生。
从这你也可以看出你所要面对的世界和如今的世界时间观将大为不同。灵体的神魔道法修炼可以使灵体在原地将身体空间内事件球锁住,成功的高阶修习者甚至可以达到时间静止般的永生。哼哼,当然这些是后话了。修罗绫故作玄虚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