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章 到人民中去 (2/3)

冤枉钱。”

李峰收了心神,道:“这还没让你掏钱呢,就开始心疼了?艰苦朴素是好事,是我们革命军队的优良传统,但也不能当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嘛,转业的时候部队发了钱,虽然不多,但买几件衣服还是够的吧?再说了,咱们就是随便逛逛,又不是去扫货。”

陆七打小过的就是苦日子,这也导致了他对待自己向来比较苛刻,不舍得买新衣服,内裤、袜子破了洞也不舍得换,但对待家人朋友,那真是推心置腹,没有别的话可说。

这其实也算是国人的一种“通病”吧,自己省吃俭用,只想着把好东西留给亲人朋友

不见陆七接话,李峰回头看了他一眼,“有心事?”

陆七道:“也没什么,就是想不明白,咱们为什么放着好端端的副政委不要,非要跑下去做个所长?”

李峰也不解释,只笑着说:“你这认识就不够好,以后有机会要多加强学习啊……”

百货商场就坐落在县城的主干道上,后世充满回忆却难免有些破旧之迹的老街老巷,如今,却是锦安一等一的繁华之地,更是青春时尚的代名词。

前不久召开的工作会议上,中央再一次明确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下发的文件里更是表明了其大决心要搞活市场经济的意图,,“摆个小摊,顶个县官,办个小厂,顶个省长,全家做生意,顶个Z书记”,资本苏醒,全民下海,多年压抑后迸发出的热情令整个世界都为之而侧目。

锦安县所属的商阳市,地处共和国东南沿海,正适合作为经济改革的桥头堡,作为最早一批对外开放的地区,商阳人民的生活可谓是日新月异,而锦安作为商阳辖区内一贯的“强县”,依山傍海,交通便利,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县区内人民无论是物质条件还是精神面貌,都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餐饮、服装、电器维修……一家家民营个体户陆续开业,一位位老板老总粉墨登场,县城的街道上,甚至开始出现千里迢迢从海南运来的小汽车,引来无数人羡煞的目光。

在这“万元户”余温犹存的年代,哪怕是轰动全国让一位省委书记引咎辞职的走私案也丝毫影响不了人们拥有一辆小轿车的热情,对那些嘟嘟的喇叭声,人们投去的都是羡慕的目光,丝毫不觉得它们吵闹。

这还仅仅是县城,窥一斑而见全豹,商阳乃至于整个沿海地区经济的活跃自是无需多言。

只是,像是遵从了一定的历史规律,经济与思想这看似相辅相成的二者,在现实中却总是难以做到真正的同频共振,就像之前的那位从双槐上来的中年人,还是将“老爷”、“做主”这些词挂在嘴边,可见其旧思想的根深固蒂。

这种观念是世代沿袭的产物,绝非一朝一夕可形成,若要改变,必定是要伴随着市场的逐步开放,思想的逐步解放,政策的逐步透明,政府人员服务意识的逐步加强,多措并举,把改革开放这条路走到底,让改革开放的春风真正的吹进人们的心里,乃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才能真正得到改观。

不过,倒也能看到一些改变。

比如,进出锦安百货大楼的年青人都是衣着光鲜,老款式几乎都已经被淘汰了,大家都开始追求起时尚与个性,而衣着打扮的改变,某种程度上反映的其实就是思想观念的改变。

社会分工细化,人们对于职业的理解也不再是“工人、农民、解放军”,这样一来,一身军装的李峰和陆七反倒显得有些扎眼,当然,也不可能有人嘲笑他们,多多少少,大家的心里头对军人都还是存有几分敬畏的。

见惯了后世更胜百倍的繁华,李峰的感慨相对于陆七来说就要少上许多,跟着人流进了商场,两个大老爷们逛商场委实没什么情趣可言,李峰也是目的明确,让陆七先去挑,等会儿他过去付钱,而他自己,则是循着记忆往一处柜台找去。

世事总难如人意,到了记忆里的位置,李峰却是一无所获。

“哎哟。”

不等李峰与陆七会和,一声高八度的惊呼,立时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连李峰也不禁抬起头看了过去。

“不看路啊。”

撞人的男子骂了声,就要离开,忽然觉得后背心一痛,像是被一柄重锤砸中,巨大的力道袭来,整个人扑倒在地,活像一只大蛤蟆。

却是李峰一脚把男子踹倒在地。

“操!”男子忍痛翻过身来,破口大骂,“哪个王八蛋偷袭我……”或许是看清了李峰那一身军装,男子不敢骂了,捂着心口,哀嚎道:“当兵的了不起啊?当兵的就能随便打人?大家快来看啊,解放军打人了!”

李峰被气笑了,他是没想到,一个大男人,竟然学起了撒泼耍混的那一套。

摇摇头,李峰向男子走去。

男子还以为这人知道怕了,是要来扶自己起来,心中得意,手也不捂着心口了,改成在空中乱挥,嘴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