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听一个高了八度的声音传来:“是小林的公司?这怎么可能?”
沈卫阳也有些头痛地回答:“这问题我这当老子的也回答不出来,不过客机已经降落在才修建的桃仙机场,银行账本我也亲自确认过数字,不是开玩笑!”
沈林马上凑在话筒上,提出一个要求。
“赵伯伯,省委那边也不用过去了,就去我爸的二轻局吧,顺道还请赵伯伯安排一下,我在外贸团的二三十个朋友,也要过来和我签订一些外贸合同。”
沈卫阳知道这小子就是在给他这老头子长脸,省市领导去二轻局,尽管不常见,但也不会惹人注目。
半小时后,沈为阳父子二人在二轻局的会议室和省市几位领导坐了一起,沈林见几位从小住大院认识的长辈一起看着他,好像看着一个会生金蛋的老母鸡。
他定了定神,提出他的要求。
“高伯伯,赵伯伯,这笔贷款只要被上面知晓,可会想方设法弄到部里去,你们可要替我扛着,不然我身板小,上面一下命令,这钱就飞了,可是家乡的不折不扣的大损失。”
对于高书记和赵市长来说,这也算是在年末焦头烂额的时候,突然天上掉馅饼,省里多了一家港资企业,投资上亿美元,足以抹平今年断崖式下跌的经济数据。
至于这家企业是出口转内销,还是真正的港资外企,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货真价实的自己人,能确保一部分外汇资金落地。
这年头拉一个项目十分困难,突然天降外汇,并且开口就投资一亿美元,建立一家航空公司,开设航线,连大型客机都直接摆在机场上,这可不是空口白牙的事情。
至于走账更是简单,小沈手头有货真价实的四架大型客机,只要拿两架落户沈阳,就能折价五千万外汇,在加上手里的外汇在省里银行过一趟,就算资金落地。
再说了,小沈已经拍着胸口承包了省市轻工产品的对外销售,马上就用外汇付款,真金白银地购买积压商品,简直就是救苦救难的大菩萨。
至于其他问题,根本不是问题。
沈林见他一晚上,就搞定所有的公司办理和资金落地手续,省里优先保证他的货物出口。
同时,远航外贸公司投资一千万美元,参与沈阳才修建的桃仙机场二号货运楼建设,在这里建立一个航运基地,换取到桃仙机场百分之十的股份。
至于剩下的外汇,主要用来开辟国际国内航线。
省里也十分清楚,这个香馍馍省里还真一口吞不下,能让这笔外汇从省里过一趟,截留下百分之十五,已经是最好的结果。
大东北有了对外贸易的直接航线,让暮气日重的重工业基地看了一丝复苏的起色。
无论是莫斯科的航线,还是港岛的航线,可不是有钱就能办下来的,小沈能手腕通天地办理下来,算是给东北地区开辟了一条救生通道。
只有将商品卖出去,才是唯一的出路。
他们在会议室开会,局子里其他人可就纳闷了啊。
省里一把手和市里二把手联袂过来二轻局,直接将正局长撂在一边,关起门来开会,这可是要变天的节奏啊!
难道沈副局长弄到的那批进口化肥,引起了省市领导的注意?
更让局里员工眼珠落地的是……
这场会足足开到第二天早上,大家才一脸疲倦地走了出来,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气。
唯一失落的,就只有昨晚在外面等候了一晚上的二轻局一把手,在自己的地盘,连进门开会的资格都没有,根本不知道,上面领导讨论的事情,彻头彻脑就和二轻局没关系。
开完大会开小会,等领导一走,沈林就拉着老头子说出了他的真实打算。
“爸,我的航空公司算是打开了一条对外的销售渠道,但好马还得配好鞍,需要过硬的产品,才能对外销售,不然就靠一些没有科技含量的产品,根本卖不出价,连油钱都不够,可是妥妥的亏本。”
沈卫阳知道东北三省,其实都是五十年代苏联老大哥留下的工业底子,早就落后时代了,连基本民生都无法满足,只能造一些小商品,根本对外没有半点竞争力,也是没法子的事情。
一听自家小子埋怨,也只能给一个定心丸。
“你说的难道我不知道吗?但要想引进先进产线,都需要外汇,我们国家,缺的就是外汇,有了你的投资,省里也会向国家申请几个大项目,将基础产业提升上去。”
对于老头子的回答,沈林默默地给出正确答案。
等投资下来,东北早就黄花菜都凉了啊。
沈林将准备好的大礼包送上:“国家没钱,但我有钱啊,我手里还有另外一笔港岛汇丰银行的英镑贷款,准备从国外购买几条生产线,以港资方式落地,你老来负责这一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