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在苏正的指导下,所有的学员们继续进行自己的实习课。
根据之前的学习情况,以及这些皇帝在历史上的作为,这些皇帝学员被分配到了不同的岗位上。
他们有的在兴汉军中训练新兵,有的在辎重营参与工业化建设。
还有一部分学员,更是直接加入了刘备的州牧府,成为文官,帮助刘备处理各种民政事宜。
当然,也有一部分像赵佶、赵构这样的学员,被直接分配到最底层的岗位上,对他们的心性进行改造。
白天的时候,大家就在各自的岗位上履行责任。
等到了晚上,所有学员都会聚到兴汉军的军营之中,上一堂实习总结课。
先是由苏正讲解一下在实习过程中看到的问题。
然后各位学员也会提出实习期间遇到的问题和疑惑,苏正会对此进行解答。
等实习总结课结束之后,所有人才会分散休息。
就这样,时间一天天的流逝,不知不觉间,这些皇帝已经来到东汉接近一个月的时间了。
在这段时间里,他们也让整个豫州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整个豫州军的战兵,后勤补给以及指挥系统都已经完成了一次脱胎换骨的升级。
所谓豫州,其实就是现在的H南一带,这里地处平原,各种自然资源该有的都有。
有些资源,虽然现在还没有得到开发甚至还没有勘探,但有苏正在,他可以查询后世的矿产储藏地点。
即便有些矿产临时开发产量有限,尤其是煤、铁这两项重要的资源,但以古代的资源需求量来说,也完全足够了。
再加上工业化体系的初步建立,别看只有一个月的短短时间,豫州城现在的各种物资产量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时代。
现在豫州城每天都能出产“海量”的铁器、车辆、皮具、甚至纸张、布匹等各种物资。
除了满足数量并不算太多的豫州兵自用之外,多出来的那些物资,可以拿来贸易。
在东汉这个乱世,不但有曹操、吕布等一些有名有姓的军阀,还有许多中小地主,在地方上建坞立寨,形成一个个的地方割据势力。
在苏正的指导下,武则天等几个分配到内政部门的皇帝建立了豫州商业部,用这些物资向各方势力贸易粮食、料草、粗麻、皮货等初级资源。
而这个物资充盈的过程,也是大多数学员收获满满的过程。
无论是什么阶段的学生,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越感觉自己学到了东西,那他的学习积极性就越高。
所以这段时间,补习班的这些皇帝学员们大部分都处在非常兴奋的学习状态,每天过的忙碌而又充实。
之所以说是大部分,是因为在个别学员看来,这实习课上的却是倍感煎熬。
所谓个别学员,其中就包括宋高宗赵构。
此时的他,正咬紧牙关紧紧抱着马鞍,随着极速奔驰的战马上下起伏。
来到东汉之后,他也和补习班的其他同学一样,被苏正分配到了刘备的部下进行实习。
赵构现在的身份,就是兴汉军骑兵营中的一员普通骑兵,而且还是最危险的探马骑兵。
此时此刻,他正奉命东向往吕布的地盘探查他们的动向。
说实话,赵构可是一百个不情愿。
开玩笑?
老子可是堂堂一国之君,坐南面北、一呼百应,动念之间就能决定成千上百万人的生死。
现在让自己去干这么危险的活?
我如果出了意外,我大宋治下的百姓该怎么办?
要知道,朕可是身负中兴大宋重任的灵魂人物啊!
但他的拒绝是没用的。
先不说在苏正的要求下,他们在实习期间是执行军纪的,如果自己真的不干,真有可能被砍脑袋的。
赵构这种怂人,是最怕吓唬的了,苏正之前说的那些话,他可真的都听进去了。
所以这位著名的怂货皇帝,还真就每天老老实实干起了探马的活。
和刻板印象不同,赵佶、赵构父子可不是什么文弱书生。
宋徽宗赵佶的身体素质就极好,毕竟喜欢踢足球嘛!
而赵构这家伙更是能骑善射。
赵构之所以能逃过靖康之难,成为大宋皇室的唯一漏网之鱼,就是因为他的这身骑射本领。
当初在金军还没有攻破东京的时候,大宋派使团和金兵谈和,赵构就是其中一员。
而在兵临城下的阶段,他说是使者,其实就是金人要求宋朝皇室交出的人质。
而赵构在金军营中表现的沉稳大气,并且还和金国将领比试骑射,比的那是有来有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