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8、半夏牌手电筒,要发了 (1/2)

杨巡没有在东海化工厂久留,吃过饭,拿上有机硅就离开了。

梁思申就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他的背影,久久没有回过神。

“还看呢?”

泡了两杯茶,亲手端过来的宋运辉递到跟前。

“梁女士,你们外资可是我们东海化工厂找来的……”

“我还要申明一下,咱可不能脑子一热,动摇了投资我们东海化工厂的计划。”

梁思申莞尔一笑,没有做过多解释。

她心里却怎么都没办法平静。

作为一个商业投资人,尤其是受外公影响,非常看好国内市场。

可是。

现如今国内刚刚改开,大都是还以国企为主。

最主要的,是国内还没有像样的核心技术。

杨巡不一样。

他的led射灯,既是领先于米国现有的技术,而且还是具有商业价值的应用技术。

这对国内外的市场经济,都是一剂强心针。

“宋老师……”

梁思申是真的心动了,转身坐在旁边。

“这个杨巡,你真的了解过吗?”

“小时候还了解。”

宋运辉也不藏着掖着:“从我来到金州上学,工作之后,还真没太了解过。”

“我啊,就知道……杨巡这些年,一直不安于现状。”

“什么倒买倒卖,投机取巧的小生意,都在做。”

“没办法,他是家里的长子,他得担负起养家糊口的生活。”

“我知道,就这些了。”

梁思申一副了然的点点头,抿着嘴唇,若有所思。

“粱大美女,差不多得了啊。”

宋运辉直盯着她道:“你得给我承诺,对东海化工厂的投资,决不能改变啊。”

“宋老师,我这还真没办法承诺。”

“诶你……”

宋运辉这下彻底淡定不了了,噌地站起身:“梁思申,这个玩笑可不能开。”

“我真没有开。”

梁思申也是一本正经的道:“宋老师,你知道,我是代表总部来国内寻求商机的。”

“是,我承认,东海化工厂就初步考察,是具备投资优势的。”

“但现在这不是遇到杨巡了吗?”

“他手里的那个应用技术,如果真能大规模的生产下线,有可能对全球市场,都会掀起一场风暴。”

“一场led应用技术的风暴……”

“您说,这样的商机摆着,我要是视而不见,依旧去投资东海,我……我成什么我?”

宋运辉的脸都绿了。

他是化工出身,正儿八经的技工专家。

对于市场经济,对于商业投资,是全然一窍不通的。

尤其是涉及到化工领域之外的市场,更不懂了。

但梁思申的道理他听得清楚,说实话,确实如此。

…………

另一边。

杨巡回到哈阳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七点。

又是风风火火赶到家,推开门,恰好赶上许半夏做好晚饭。

“诶,回来怎么也没打个电话?”

许半夏放下碗筷站起身:“还没吃饭吧?来来,赶紧的。”

“诶,陈宇宙呢?”

“哦他今天有事,明天才回来。”

许半夏起身帮着杨巡盛了一碗白菜炖粉条。

在初冬时节的东北,寒气逼人,一碗热气腾腾的白菜粉条,放点辣椒,就着馒头,简直是人间美味。

杨巡冻的鼻头通红,拉开桌椅坐了下来。

“怎么样?”

“搞定了。”

许半夏笑吟吟的道:“营业生产执照,税务等所有行政手续,全办下来了。”

“老陈去找塑料厂了,因为咱们要做的三款手电筒外壳,人家都没有相关的倒模机。”

“而且咱们还只要样品,所以……一般都不愿意接。”

“老陈这是跑断了腿,才找到一家。”

“不过,人家只答应借给咱们机器,想做自己做。”

“这不……老陈就被留下了,自己动手去做外壳。”

陈宇宙这种拼劲,就是杨巡最看重的。

“老陈不错。”

“是吧?”

许半夏自豪的笑笑:“说说你呢?”

呲溜呲溜……

杨巡嗦着碗里的粉条,辣的满头大汗,咬了两口馒头。

“姐,我也有个好消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
  • 18、半夏牌手电筒,要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