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觉得那群南方文官应该没有这么大的胆子。”
“没有人敢如此挑衅当今陛下的威严!”
良久之后,朱棣摇头说道。
开玩笑,他爹朱元璋那是好惹的?
杀胡惟庸、杀蓝玉等朝廷重臣的时候,什么时候手软过?
他不觉得朝堂之中,会有人这么不明智,非要急着去送死。
见朱棣不信,苏牧轻笑一声,淡淡地问道:
“朝廷应该已经派专人去调查此事了吧?”
朱棣与姚广孝都点了点头。
“当今陛下已经派侍读张信﹑侍讲戴彝﹑右赞善王俊华﹑司直郎张谦等人组成了调查队伍,让他们彻查此事。”姚广孝开口回道。
“彻查?”
苏牧嗤笑一声,然后对朱棣与姚广孝说道:
“我敢保证,彻查的结果不会有什么改变。”
“张信等人一定会给陛下说,此次科考是公正无误的,录取结果也是完全合理的。”
闻言,朱棣沉声说道:
“如果他们敢这么做,那就是在找死!”
他太清楚他爹朱元璋了。
张信等人要是敢如此做,那朱元璋一定会举起屠刀。
苏牧点了点头,平静地回道:
“朱大哥你说得没错,这些人就是在找死!”
“不过,依我的判断,此事到最后,南方文官集团也不会毫无收获!”
苏牧想起了后世记录的历史,朱元璋在南北榜案之中,确实是没有手软,杀了很多人,但要说南方文官集团在此事中大输全输,也不是事实。
到最后,朱元璋虽然亲自主持殿试,取录任伯安等61名北方人,但对于第一次登科士子的合法性,他也是承认了的,并没有处理先前考中的那51名南方人。
这也可以算是朱元璋的妥协。
“还是老了啊!”
苏牧在心中叹息了一声。
如果不是朱元璋自感时日无多,不放心朱允炆接手一个稍显动荡的朝廷,以朱元璋的脾气,这群南方文官集团敢这么挑衅,他要杀的人,又岂止是那点。
一听苏牧的话,朱棣与姚广孝两人都来了兴趣。
“那以苏小友之见,此事陛下最后会怎么处理呢?”姚广孝开口问道。
苏牧喝了一口酒,随口回道:“杀一批人,重新招录一批北方士子。”
“那第一批招录的南方人呢?”姚广孝接着问道。
苏牧摇了头,开口回道:
“以我的判断,陛下不会处置这些人,而是会承认第一次招录结果的合法性,等于此次科举分两个榜,南榜与北榜,南北各有一批士子考中。”
“这也是为什么我说,南方文官集团不会一无所获的原因,起码这批南方士子保住了。”
“南榜?北榜?”
姚广孝听到这两个词之后,脑中突然灵光一闪。
“妙啊!”
姚广孝情不自禁地开口说道。
朱棣疑惑地看了姚广孝一眼,开口问道:“老黑,你想到什么了?”
“我觉得苏小友这南榜北榜的提法很妙啊!”
姚广孝快速回了一句,然后又接着说道;
“借由这个提法,我想到了一个彻底解决南北科考纷争,避免南方文官集团再作乱的法子。”
“日后的科考,朝廷可以分地分名额录取,比如南方录取7成,北方录取3成。”
“如此可一劳永逸。”
朱棣闻言,也是眼前一亮,此法可行!
把名额规定死了,那南北双方都不用争了。
苏牧诧异地看了姚广孝一眼,想不到这个老黑还有几分见识,居然能由一个话头就想到南北分榜录取的策略。
“老黑说得是。”
“不过,除了分地录取之外,也要分卷考试。”
苏牧笑着补充道。
“分卷?这是为何?”朱棣问道。
“从客观事实上来说,南方士子的学识水平确实要高过北方士子,如果是同一份卷子,太容易看出差距了,这样容易让南方士子找到借口指责朝廷不公。”
“但如果是分卷录取,没有统一标准,那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了。”
苏牧开口解释道。
朱棣与姚广孝两人点了点头。
虽然从表面上看来,南北分榜分卷,确实是对学识水平更高的南方士子有点不公平,但基于朝廷实现南北平衡、弥补南北差距的大局来说,这种不公却是必须的。
说到兴头上,苏牧又接着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