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四居然能想到这一层?”
“还能想到如此解决办法?”
“看来,倒是咱小看了这个老四啊!”
朱元璋看完朱棣奏折之中的内容之后,心中颇为惊讶。
以他的智慧,自然能想到,此次科举发生的离奇之事,乃是南方文官集团在试探他。
但正如苏牧所料的一样,朱元璋已经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所以,为了大明江山的稳固,为了朱允炆能接过一个平稳的大明,朱元璋难得妥协一次,选择了放这些人一马。
在当日朝会成立科举一案的调查小组之后,朱元璋就召见了张信等人,让他们在新提交的科考录取名单之中,加入一些北方士子,此事就算完结了。
但,这只是临时应变之策!
而朱棣奏折之中提出的科举分南北中榜,分卷考试的策略,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固定名额,分榜分卷考试,可以直接断绝南方文官集团垄断科考的念头。
并且,还可以加速收服北方民众的民心。
“老四的这一策略,妙啊!”
朱元璋越想,越觉得朱棣这分卷分榜科考的提议,非常不错。
他原本以为朱棣只是在领军打仗方面很能干,如今一看,朱棣在处理政事上面,也颇为天赋。
可惜……
仿佛想到了什么,朱元璋的脸色变得阴晴不定。
正在此时。
皇太孙朱允炆快步走了进来。
“孙儿参见皇爷爷!”
一进入殿中,朱允炆便马上向朱元璋行礼参拜。
看到朱允炆,朱元璋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他温和地说道:
“起来吧,允炆。”
“你这时候来找咱,是有什么事吗?”
待朱允炆起身之后,朱元璋开口问道。
朱允炆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悲戚,他很关切地对着朱元璋说道:
“皇爷爷,孙儿听说晋王叔不幸病逝了,孙儿担心皇爷爷太过伤心,故而想着赶紧进宫来看望一下皇爷爷。”
“皇爷爷,您千万要保重身体啊!”
朱允炆的语气之中,非常真挚,充分表达了对朱元璋的关心。
看着朱允炆对自己满脸关切地样子,朱元璋的心中也是有了几分感动。
自己这个孙儿,虽然不是雄才大略之人,但为人忠孝仁厚,做一个守成之君,还是足够的。
“允炆,咱没事。”
“这种事,咱也不是第一次经历了,咱还扛得住!”
朱元璋对着朱允炆说道,然后他想了想,又开口说道:
“允炆,你来看一看这份奏折,然后给咱说说你的意见。”
说完,朱元璋把朱棣的奏折递给了朱允炆。
既然朱允炆来了,朱元璋也就想着趁机教他一些为政之道。
“分榜分卷录取?”
“这怎么能行?科举之事,乃是为国选材,应该是公平公正,有能力者上,怎么能以地域来强行划分名额呢?”
“这岂非太不公平了?有违圣人之道!”
“燕王叔的这个提议,孙儿以为很不妥!”
朱允炆看完朱棣的奏折内容之后,皱着眉头对朱元璋说道。
听完朱允炆的话,朱元璋的心中有点失望。
一国之君,必须要看大局,而不能只看简单的公平。
朱元璋决定今天给朱允炆上一课。
于是,朱元璋招手让朱允炆上前几步,让他离自己更近。
然后,朱元璋沉声开口说道:
“允炆,此事不能这么简单的看。”
“你应当着眼于朝廷大局!”
“自南宋丢失北方,汉人朝廷南迁之时算起,北方民众经历了异族长达400余年的统治,南北不但在人口、文化、经济上等方面都有了巨大差异,同时,南方汉人和北方汉人在族群认同上也产生了不小的分歧。”
“如果长此以往,不加以调整,北方汉人和南方汉人之间的族群差异越来越大,南北方将有撕裂的危险。”
“科举,不仅是为朝廷取士选材,同时也是为了笼络天下读书人,这其中,既包括南方读书人,也包括北方读书人!”
“所以,像此次科举这种,录取之人,全是南方人的事,绝对不能出现!”
“甚至连南北双方在科举上过于不平衡也不行,这会让朝廷失去北方的民心!”
“现在你再看燕王的这个提议,如何?”
朱元璋开口问朱允炆。
在朱允炆的内心深处,他其实并不赞同朱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