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景文万万没想到,太子殿下居然会有这种思想!
受儒家思想熏陶,在范景文根深蒂固的固有思维中,藩王就是藩王,虽是宗室,但没资格继承皇位,除非是皇帝一脉没有子嗣,才可以由宗室来选取合适人选继承皇位,还必须是先帝们的子嗣后代才可以。
朱天云是晋王朱惘的后代,有什么资格当皇帝?
其实范景文这个人也不坏。
范景文的父亲范永年,曾任南宁太守,在乡里享有声望,人称佛子,所以范景文自幼便受到良好的家庭熏陶,极富器度胆识,人品深厚。
哪怕他是东林党人,却也是为数不多的好官,在李自成攻破北京时,还自杀殉国了。
奈何受儒家思想荼毒,不知变通。
“殿下,千万不能有这种思想,您是太子,是大明的储君,辽王再怎么强大,也只是臣子而已,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咳咳,范大人,稍等一下!”
正当范景文要长篇大论,根本根正太子的错误思想时,吴三桂高志崧昂首阔步的走进来。
范景文脸色变了变,沉声道:“吴总兵,辽王回信了吗?圣上旨意岂可怠慢,请辽王速速接旨回京完婚!”
吴三桂摇头:“辽王不能接这个旨,多尔衮率领的十七万清军已包围大凌河城,随时会发动进攻。”
“临阵换帅乃兵家大忌,更何况范大人和太子殿下也不懂军事,如何能指挥作战方式和明军完全不同的救世军进行大规模会战?”
这……
范景文嘴巴张了张,愣是反驳不了。
吴三桂句句属实,临阵换帅的确是兵家大忌。
糟了啊!
之所以皇上会听从朝臣的建议,决定派太子殿下来接替救世军兵权,也是考虑到不能让辽王指挥救世军灭了清国,得到这泼天大功。
辽王夺回大凌河城,活捉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威望已经如日中天,成了平民百姓口中的救世大英雄。
如今再灭了清国,彻底解除女真这颗祸害北方数十载的毒瘤,天下百姓会怎么歌功颂德?会怎么评价当今皇帝?
崇祯皇帝穷极一生都打不过清国,还差点被清军攻破京城,几十万明军阵亡,数以百万计的平民百姓被屠戮掠夺到关外当女真野人奴隶。
辽王呢?三下五除二,以雷霆之势灭了清国!
对比一下,人比人,气死人。
皇室颜面何在?朝廷诸位重臣的尊严何在?皇帝的权威将受到致命打击。
“吴总兵,不行!就算辽王不能立即动身回京完婚,太子殿下也必须前往大凌河城指挥救世军抗击清军,这是陛下的旨意。”
冥顽不灵啊!
吴三桂和高志崧对视一眼,打心底佩服范景文的固执,真是不到黄河不死心。
崇祯皇帝和朝廷那些只会争权夺利的大臣在想什么,他们会不清楚?
还赐婚干嘛,直接明抢不就行了,虚伪又无耻!
“去吧,大凌河城周围全是清军,祝范大人和太子殿下一路平安。”
混账!
范景文忍不住了,伸出手指着吴三桂,怒斥道:“吴三桂,你是不是要抗旨造反?”
“范景文,你别跟老子咋咋呼呼的,我吴三桂和宁远五万边军已经归顺辽王,跟朝廷没有半点关系。”
高志崧也冷哼一声,讽刺道。
“朝廷有多久没发过军饷?阵亡军士有没有抚恤金?军粮是不是按配额供应?”
“饿着肚子替朝廷打仗我们可以接受,毕竟保家卫国是我辈军人的职责,但朝廷的做法太让人心寒了。”
“拨给边军的钱哪里去了?朝廷出库就已经克扣了几成,在运输中又被人吃了一些,真到了边军的嘴里就只剩下残羹剩菜了。”
“不仅如此,松锦之战的大败,洪承畴被俘,导致九边精锐尽失,辽西走廊被清军全数占领,只剩下宁远这一座关外孤城,皇上和那些对军事狗屁不通的朝臣就没有责任?”
提起松锦大战,高志崧更来气。
如今已经改换门庭了,他也不怕说大不敬的话被抓去凌迟处死。
“松锦战场上,在洪承畴的指挥下,我们明军也没有落于下风,主帅洪承畴提出的守而兼战这个策略可以说是非常正确的,明军在野战水平无法与清军争衡的情况下,这是最为稳妥的方法。”
“正所谓久持松杏,以资转运,且锦守颇坚,未易撼动。若敌再越今秋,不但敌穷,即朝鲜亦穷矣!此可守而后可战之策也。”
“其主张以兵护粮饷辎重,由杏山输松山,再由松山至锦州,步步为营,徐徐推进,是不会输的战术。”
“本来按照洪承畴的战术,避免与清军野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