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第二天,泗水亭的各个大小地方,就渐渐兴起了一首童谣——
泗水亭中风云起,徭役压顶人心急。
刘交公子智谋奇,仁义之光照大地。
老老幼幼皆相护,群吏齐心解困局。
君子风范人人敬,美名流传千万里。
第三天,又多了一首童谣——
刘交智谋闪光芒,徭役难题巧担当。
群吏齐心来帮忙,黔首心中有希望。
老幼皆护情意长,泗水亭中暖洋洋。
君子之名传四处,美德千古永流芳。
从此,刘交在泗水亭众人的口中,成了备受尊崇的“君子交”。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流氓刘邦从第二天起床起,就一直紧绷着脸,时不时就狠狠瞪刘交一眼,把刘交搞得一头雾水,莫名其妙。
第三天,刘邦依旧如此。可到了晚上,他终于憋不住了,拉下脸来,却又故作亲切地握着刘交的手,说道:“交弟啊,你快给三哥出出主意,如今亭卒那边可怎么办,总不能既让他们养着别人的孩子,又让他们跟着我去骊山服役吧?”
原来是这事儿,刘交为了安抚群众,把这些个亭卒也一起套进去了,难怪老流氓这两天看他怪怪的。
于是刘交想了想道:“你押送徭役是只押送咱们泗水亭的,还是整个沛县的?”
刘邦不明所以的道:“当然是不只是咱们泗水亭,我这不是倒霉抽到押签了吗,咱们乡三个亭的徭役都是我送,怎么了?”
刘交道:“那你就去找其他抽到押签的,让他们给你三十个丁壮凑数,而你则帮他们把押送徭役的差事一起干了,他们肯定愿意。”
“不行!”刘邦当即否定道:“你小子哪里知道,押送的徭役越多,发生逃跑的可能就越大,到时候我不就完蛋了吗?”
刘交没好气的道:“得了吧,除了咱泗水亭的,那个地方徭役你有把握他们不会逃跑?”
“再说了,不是这样你凭什么从他们手上要到丁壮?”
刘邦顿时一拍脑门道:“你说的对,总比现在就完蛋强,我这就去!”
老流氓撂下这句话就走了,晚上都没回来,直到第二天才满脸风霜般回来了。
刘交还以为事情不顺利,于是便问了一句。
然而刘邦却摇头道:“交弟,你不知道,除了咱们泗水亭,其他地方为了抓徭役,已经动了刀子了,隔壁乡广丰亭的甚至请了县兵过去抓人……”
刘邦说着感慨道:“奶奶的,那群人是真狠,腿打断了照旧往徭役堆里扔进去充数。”
刘交神色怔了一下,开口道:“三哥,你路上多拉拢一些人,到了当野人的时候也有个照应,还有,记得提前派人来通知我……”
听了这话,刘邦的脸皱得能夹死苍蝇,随即立马展开道:“不说这个了,交弟,你如今可出息了,三哥我出去转悠一圈,听到的可都是你的赞美声……”
刘交故作不知的“哦”了一声。
果然,刘邦紧跟着就学着小孩的声音唱起了那两首童谣,唱完后又不满的骂道:“你说怎么就没人唱一唱我呢,我也是出了大力的好吧!”
刘交心道我就没给你编、你儿子刘肥了也没给你传,当然没你的份了……
晚上,刘邦的同事们如约来给他送行,甚至连沛县的县令也破例来了一趟,不过不是为了给刘邦送行,而是为了见一见刘交这位如今闻名沛县的“君子交”。
当然了,也不仅仅是好奇见一面,而是借着刘交这事儿提点一下县里的大小官员,要做好地方上的维稳工作,毕竟这次拉徭役的时候可是没少发生冲突,于是刘交就成了县令要树立起来让大家学习的榜样,为此这位县令甚至还给了刘交一千钱的赏赐。
等县令走后,刘邦的同事们也是对着刘交一顿夸赞,于是“泗水亭君子交”就成了“沛县君子交”。
酒过三巡后,这些人又开始按照惯例推推搡搡的给送行钱了。
依据惯例,他们没人赠送了刘邦三百铜钱,萧何给了五百,所以一场送行宴下来,老流氓差不多收入万钱,而他只带了两千钱,其他的分别给了吕雉和刘交。
第二天天没亮,刘邦便动身了,刘交和吕雉等一家人将他送到了村口,一番依依惜别不提。
送完刘邦回来后,刘交也没闲着,立刻就去了自己当初说好的那十户人家家里去嘘寒问暖。
沿着泗水亭的小路缓缓前行,阳光洒在刘交身上,勾勒出他挺拔的身姿。
一路上,但凡遇到的人,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稚气未脱的孩童,目光中都满是敬意。
一位老者远远瞧见刘交,立刻停下脚步,双手抱拳,恭恭敬敬地说道:“刘公子好,您的大恩大德,我们大伙都记在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