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伯乐驯马 (1/1)

《庄子·马蹄》中有一则“伯乐治马”的故事,原文如下: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烧之,剔之,刻之,雒之,连之以羁馽,编之以皂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筴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吾意善治天下者不然。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一而不党,命曰天放。

翻译一下,大概是:伯乐出现,他说:“我善于驯服马。”于是,他就烧灼马身,剪剃毛毛,凿削马蹄,给马身打上烙印,给马戴上笼头,扎马缰绳,接着再编进马槽,如此这般,马就被他折腾死十分之二三了;然后使马忍受饥渴,快速奔驰,步伐整齐,前面有马嚼、装饰品之类的约束,后面还有皮鞭之类的威吓,这样一来,马就被他折腾死一多半了。......我认为善于治理天下的人不是这样。人民具有自然的本性,他们自己织布来做衣服,自己种粮食来吃饭,这就是人们共同的本能。浑然纯一而没有偏私,这叫做放任自乐。

对于千里马而言,被伯乐相中、驯服、圈养是幸事吗?还是自由自在的在草原上吃草、喝水、奔跑是幸事呢?

就成功而言,到底是所谓的伯乐成就了千里马?还是有实力的千里马成就了伯乐?哪一个是成功的决定因素?哪一个又是不可替代的存在?

真的心疼一个人,应该是给她自由的生活,让花变成花,让树变成树,给她需要的阳光和雨露。

真的爱护一个人,不是给她套上各种各样的枷锁,教她贤妻良母的规矩,让她任劳任怨的干一辈子家务。

真的珍惜一个人,不是骑着一匹千里马名扬天下,不是坑蒙拐骗画大饼,然后坐在她的功劳簿吹牛皮。

本章完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