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垃圾场 (1/2)

我对自己的父母没有什么特别的期待。因为没有期待,才不会有失望。无论他们做任何的事情,我都不会受伤。

当年我结婚的时候就是匆忙领了一个证,后来两个人有了一些积蓄才准备办婚礼,先头说的是十一办婚礼,但是时间比较紧张,后来刘先生的家人办包了所有的事情,赶忙找师傅定了日子和时辰,租了婚礼的场地和酒席,找了司仪和乐队。

我给自己和刘先生准备了衣服,鞋子,还有戒指等。

我的父母算是空手来的吧,就是一共给我展示了一个两万块钱的红包,说这个是给我的嫁妆。

我这里多说几句废话哦,就是我的嫁妆分两个部分,另外一部分是男方给的30万彩礼,之前已经给过我了,我拿去买房子了。如果从我父母这里出的钱算是嫁妆的话,那么这是第一次给我的嫁妆两万块钱。

为什么说这个是展示呢?因为这个钱没有给我一分钱,就是走一个过场,说白了就只是给我看了一下。

两万块钱放到桌上,母亲就说:“你亲弟弟过一段时间也要结婚了,你现在也结婚了,等他结婚的时候,你这个当姐姐的就必须给他包红包送礼了。”

然后我说:“我现在房贷一百多万,月供六千多,手头也没有什么余钱,这两万块钱你全部都拿回去,就当是我给弟弟的红包。”

然后母亲又说:“那你舅舅的儿子呢?过一段时间也要办婚礼的,你还回去吗?”

我说:“我不回去了。然后我这里有两个刘慧文父母给的红包,每一个是一万块钱,按照咱家的习俗女方回一半,咱们家要给刘慧文还一半,也就是包两个五千块钱的红包。我手头上应该有一万块钱的现金,但是这个钱我现在花了一部分去租婚纱了,租剩下的钱我都给你,大概五六千块钱。您和舅妈别嫌少,多少都算是我的一点心意。”

父亲自始至终保持沉默。母亲到场的第一天下午立刻跟我谈妥了钱的事情,然后就开始忙着给弟弟安排衣服,最后吃席走人。

关于结婚的仪式、家乡风俗、注意事项这些的东西,我一概不懂。我其实是想问一问父母的,或者说几句知心的话,但是父亲忙着玩手机、母亲没有空,她甚至不关心我和刘先生是不是有婚前的同居行为,只是不停的重复着说一句话,“男方家里安排的挺好的。酒店挺好的,他家姑娘处事很周全,他家儿子礼节特别周到。”

这个婚礼就算是由男方父母安排了全部的事情,我只是穿上了婚纱出席了这个活动。

我的母亲连一双红色的袜子都没有给我买,只叮嘱我尽量穿红色喜庆。

我的父亲连红包皮都没准备,临时买不到大红包,最后用了刘家给的旧红包封皮。

我的弟弟在这一天一夜里特别的忙,忙着给他自己定一个结婚当天穿的礼服上衣。我带着他连夜逛了五六家店,他都不喜欢;快到凌晨了,我只能给他买了海澜之家的正经西装,他不喜欢。母子两个一直忙着打电话安排衣服,我的弟弟直到接亲的前一刻才换了他想穿的那件衣服。

接亲的时候,刘先生推开了酒店的门,我的弟弟刚好赶回来挡门拿红包。后面的事情都是别人安排我们两个,先是那个摄影师安排我们做什么样的动作,再是我的婆婆安排我抓紧时间别误了时辰,所谓的婚礼就这么匆忙的结束了。

正常情况下,村里办婚礼的话,是两边都要办婚礼的,男方这边是三天,女方那边至少得是一天,就是女儿出嫁的当天,让亲戚朋友们吃一顿酒席。但我的婚礼是在刘先生的老家办的,所以我家这边就没有给我办出嫁的婚礼仪式。

这些细节先不说了,在我们老家的话,只有办了婚礼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结婚了,然后就是回门宴。

一般是结完婚的第三天要回门的,新女婿带着妻子回娘家,但是因为离得远嘛,所以结完婚没有回门宴席。

我只能选了当时过年的初三去回门,和刘先生一起走亲访友,给每一个亲戚家送礼物,然后亲戚家会专门准备了招待新女婿的一顿抬亲戚的宴席。

然后初三的时候,我回门的那天,是从刘先生的老家转高铁到运城,然后再由家里的弟弟们接我到老家。

我到家里一看,冷锅冷灶啥也没有,连一个正经住的地方都没有,家里就只有我的弟弟,外婆,舅妈和她的赘婿,还有舅舅家的两个孩子和他家的三个小孩子,母亲没有出席,我的父亲没有出现,我父亲这边的每一个人都没有出现。

一般情况下这一顿回门宴是在家里吃的,表示家里添丁进口了,其实就是准备一些饭菜什么的。但是因为我家情况特殊,我弟的房子刚装修,我母亲的房子租了出去,我父亲住在爷爷奶奶那边的村里不方便,总之就是各种各样的原因吧,最后在酒店里吃了这顿饭。

吃饭的当天没有一刻安生。

舅妈的赘婿让我外婆留在家里,等我们吃完了饭,带给她一些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