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繁星点点,苏逸轻柔地握着李莫愁的手,感受到她掌心的微凉。
“愁儿,我知道你担心我,但此事关乎天下苍生,我必须去。”苏逸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坚定,目光如炬,仿佛能穿透这无尽的黑暗。
李莫愁依偎在他身旁,轻轻叹了口气,“我明白你的心意,只是……蒙古人野心勃勃,此去定是危机重重。”她心中虽有万般不舍,但也知道苏逸的决定难以更改。
苏逸轻轻抚摸着她的秀发,柔声道:“放心吧,我如今的武功已非昔日可比,定能全身而退。”他心知此行凶险,但他更明白,为了和平,他必须挺身而出。
翌日清晨,苏逸告别了李莫愁,独自一人踏上了前往蒙古军营的道路。
放眼望去,黄沙漫天,狂风呼啸,仿佛预示着前路的艰难。
苏逸迎着风沙,眼神坚定,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为了和平,不惜一切。
蒙古军营依旧戒备森严,当苏逸的身影再次出现在营门口时,众将领的脸上都露出了复杂的神情。
有人鄙夷,有人疑惑,有人甚至带着一丝敬佩。
毕竟,敢于孤身犯险,前来劝和的,普天之下恐怕也只有苏逸一人了。
“我要见忽必烈。”苏逸的声音不大,却充满了力量,在空旷的营地上回荡。
守卫们面面相觑,谁也不敢擅自做主。
毕竟,上次苏逸来访,可是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多时,一名将领匆匆赶来,上下打量了苏逸一番,冷声道:“忽必烈大人日理万机,岂是你想见就能见的?”
苏逸微微一笑,不卑不亢地说道:“烦请转告忽必烈大人,就说苏逸带来了和平的方案,相信他一定会感兴趣的。”
将领闻言,
片刻之后,那将领再次出现,态度也恭敬了许多,“忽必烈大人有请。”
苏逸跟随将领走进营帐,只见忽必烈高居上位,眼神深邃,气势逼人。
“苏逸,你不在古墓派享清福,又来我蒙古军营做什么?”忽必烈的语气中带着一丝玩味,仿佛在看一个跳梁小丑。
苏逸面色平静,拱手道:“忽必烈大人,我此次前来,是想与您商议和平共处之事。”
“和平共处?”忽必烈闻言,哈哈大笑,“真是天大的笑话!我蒙古铁骑所向披靡,统一天下指日可待,为何要与你们这些蝼蚁和平共处?”
苏逸摇了摇头,缓缓说道:“大人此言差矣。战争只会带来无尽的伤亡和痛苦,和平才是天下百姓最大的福祉。我有一套完整的方案,可以确保双方互利共赢,不知大人是否有兴趣听一听?”
忽必烈身边的谋士们听了苏逸的话,都露出了惊讶的神情。
他们本以为苏逸只是来耍嘴皮子的,没想到竟然真的准备了方案。
忽必烈眯起眼睛,示意苏逸继续说下去。
苏逸清了清嗓子,开始阐述自己的和平方案。
他的方案涵盖了经济、文化、贸易等多个方面,既能保证蒙古的利益,又能让汉人百姓安居乐业。
随着苏逸的娓娓道来,忽必烈身边的谋士们开始窃窃私语,他们不得不承认,苏逸的方案确实可行,甚至比他们之前提出的方案还要完善。
忽必烈的脸色阴晴不定,他死死地盯着苏逸,仿佛要将他看穿。
“你的条件是什么?”忽必烈突然问道。
苏逸微微一笑,“我的条件很简单,只要大人答应放弃侵略,与汉人和平共处。”
“放弃侵略?”忽必烈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杀意,“你觉得可能吗?”
苏逸毫不畏惧地与忽必烈对视,坚定地说道:“我相信,只要大人能够放下心中的执念,一切皆有可能。”
忽必烈听后,沉默了许久,突然仰天大笑起来。
“苏逸啊苏逸,你真是太天真了!你以为凭你三言两语,就能改变我的决定吗?”
苏逸依旧面色平静,淡淡地说道:“能不能改变,试试才知道。”
忽必烈勃然大怒,猛地一拍桌案,帐内杯盏震颤,茶水溅出。
“大胆苏逸!你竟敢在此妖言惑众,阻碍本汗一统天下的伟业!”他怒吼声中,帐外卫兵闻声而入,瞬间,数十名身披铁甲的蒙古将领涌入营帐,个个手按刀柄,目光如鹰隼般锁定苏逸。
寒光闪烁的刀锋,映照着苏逸沉静的面容。
帐内气氛骤然凝固,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火药味,仿佛只需一点火星,便会引爆一场血战。
苏逸感到一股沉重的压力,如同泰山压顶,但他依旧挺直腰杆,不卑不亢。
“大人息怒,”苏逸的声音在剑拔弩张的氛围中显得格外清晰,“在下并非妖言惑众,只是就事论事。蒙古铁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