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章 受害者 (1/2)

许清如是个行动派。

接到任务后马上开始和任尔东研究:“终身提成制的证据固然关键,但如果没有切实的案例的话,还是不痛不痒,充其量也就是个商业丑闻罢了。我们缺少一个关切民生的新闻由头。”

在新闻采编播领域,任尔东还是一个新人小白:“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新闻由头呢?”

“就是这起事件的受害者,由他们爆料维权,我们介入调查,引出整个事件。”

许清如叹口气,吐露了一些任尔东之前所不了解的内情。

事实上,吕焱侠之所以安排记者卧底调查TPC公司,起因就是乾海医学泰斗周宁尘痛心爆料:“有些医药代表正以利益为诱饵,操控本地医生给健康儿童滥开生长激素。为了拉动销售,他们甚至许诺医生享有‘终身提成制’,只要开发一个‘患儿’,销售提成少则数千多者上万。”

按照周老的说法,有相当一批儿童属于特发性矮小,滥用生长激素不但没效果,还会产生很多副作用!

做新闻调查讲究见人见事,得有真凭实据,光靠他老人家一面之词可不行。

吕焱侠安排记者在多家医院蹲守,但一直都没找到这样的病例。

他们还曾试着安排许清如去TPC卧底,可了解面试流程才知道,人家外企招聘,不光要长得好看的,还得是医药相关专业的,最好是在医院有关系背景的,另外入职前公司还要做背景调查,人事经理只要调取社保缴纳记录就能查到每一位记者的真实身份。

栏目组实在没办法了,才特招了药学专业的本科应届生任尔东,抢在“春招”结束前派去TPC公司卧底。

但是就算任尔东能顺利拿到证据,这样做出来的新闻,还是有点先射箭后画靶的意思,好像是栏目组故意针对TPC公司似的,终究是有瑕疵的。

任尔东想起了他在医大二附院遇到李倩母子的事情,那脊柱侧弯的少年梁唯,会不会就是栏目组苦苦寻找的受害者?

许清如两眼放光:“真有这样的病例?那你可立了大功啦!”

任尔东却高兴不起来:“可是我怎么跟这对母子讲呢?总不能直接说赶紧停药,就是这针剂害孩子脊柱侧弯的吧?”

“当然不行!首先,你没证据证明这孩子的病情与生长激素有直接关系;其次是人心难测,万一这家人跑去公司闹,为了利益把你给卖了怎么办,在咱们这行,我可见过太多恩将仇报的事了。”

许清如建议他先与李倩建立信任,多了解一些孩子用药情况,观察家长的人品,等时机成熟再如实相告。

任尔东脑海中灵光一闪,马上发微信联系李倩:“李姐您好,我们公司有个患者教育政策,对一部分适应症患者免费赠药,并且还会跟踪指导用药情况……”

他很快就和李倩约好了见面细聊,没想到许清如也要一起去:“我当然要跟着啦,以后还要拿她孩子的病例写稿子呢,不采访怎么敢动笔?”

“可是我怎么跟她介绍你呢?”

“这个嘛,你就明白告诉她我是个记者就行,咱俩正在处对象,正好顺路一起过来的。”

她说真真假假的谎言最不容易戳穿。

他们在电视台食堂吃了午饭,聊了许多新闻业务上的事情,任尔东大受启发的同时,在她身上依稀找到了吕焱侠的影子。

下午,两人从广电大楼出来,打车去了乾海医大二附院。

李倩对这种主动送上门的免费药是将信将疑的,所以把见面地点约在了医院,一方面她正好要带儿子来取上次定制矫正支具,另外也想找医生给看看这药到底怎么样。

这种防备是人之常情,任尔东非常理解。

只是医院了的骨科大夫陈琛一见他就很烦:“你怎么又来了,看病请挂号,卖药请出去,恕不接待!”

他对李倩关于新药的问询也不置可否:“我对这个药不了解,我没法给出意见。”

任尔东虽然再次被赶出门,但心情却不错:“医生没明确反对就是好事。”

他在走廊里给李倩做起了讲解,好在随身携带的资料也齐全,无论学术资料还是三期临床数据、国家许可上市的文件都很有说服力。

唯一的缺点是莱米昔布是纯进口的处方药,他就算手里有货也无权直接卖药给任何人,必须去其他医院找医生开处方才合规。

李倩闻言反而彻底放下了戒备心,既然这种药别的医院都认可,那定然是不会有错了。

从医大二附院出来,斜风细雨仍旧不停,任尔东接到刘德志的电话,要他立刻回TPC公司开会。

可是他现在哪走得开啊。

他先和李倩母子打车去了市人民医院挂个便民门诊,在朱静姝的努力下,该院已经成功引进了这种新药。

门诊大夫简单视诊梁唯的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