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校园的小道上,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胡逸舟和冉秋夕并肩走在前往社团报名处的路上,微风轻轻拂过,冉秋夕的发丝随风飘动,偶尔扫过胡逸舟的脸颊,痒痒的,却让他的心跳莫名加速。
到了报名处,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胡逸舟和冉秋夕好不容易挤到桌前,在报名表上郑重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负责报名的学长看着他们,笑着说:
“你们俩可是咱们学校的风云人物,这次一起参加活动,肯定能给活动增色不少。”胡逸舟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冉秋夕则礼貌地笑了笑,拉着胡逸舟挤出了人群。
从那天起,学术交流活动的筹备工作正式拉开帷幕。第一次筹备会议上,大家围坐在一起,讨论活动的主题和流程。胡逸舟坐在冉秋夕旁边,有些紧张,手不自觉地揪着衣角。当主持人询问大家对于活动主题的想法时,会议室里顿时炸开了锅,各种提议层出不穷。
胡逸舟心里也有自己的想法,可看着周围都是优秀的同学,他又有些胆怯,不敢开口。
这时,冉秋夕轻轻碰了碰他的胳膊,小声说:“你不是有想法吗?大胆说出来。”胡逸舟惊讶地看向冉秋夕,她鼓励的眼神让他鼓起了勇气。
“我……我觉得我们可以以‘跨学科融合与创新’为主题,”胡逸舟的声音有些颤抖,“现在各个学科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这样的主题能让大家更好地交流和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他的话一出口,会议室里顿时安静了下来,大家都用惊讶的目光看着他。
过了一会儿,有人开始点头表示赞同,主持人也笑着说:“这个想法很不错,很有前瞻性。”胡逸舟松了一口气,感激地看了冉秋夕一眼,冉秋夕回给他一个大大的笑容,仿佛在说“我就知道你行”。
接下来的日子里,胡逸舟和冉秋夕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筹备中。他们一起查阅资料,联系校外的专家学者,邀请他们来学校做讲座。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遇到了不少困难。
有一次,他们联系到一位在学术界很有影响力的教授,对方一开始对活动很感兴趣,可当得知活动时间和他的一个重要会议冲突时,他犹豫了。胡逸舟和冉秋夕都很着急,这个教授的讲座对活动至关重要。他们不断地和教授沟通,调整活动时间,甚至提出可以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让教授参与。经过几天的努力,教授终于被他们的诚意打动,答应了参加活动。
还有一次,活动场地的布置方案被负责的同学搞丢了,距离活动开始只剩下两天时间,重新设计已经来不及。大家都慌了神,胡逸舟和冉秋夕却没有乱了阵脚。他们仔细回忆之前的方案,又结合场地的实际情况,重新制定了一个简洁而富有创意的布置方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只用了一天半的时间,就完成了场地的布置。
在筹备活动的忙碌中,胡逸舟和冉秋夕的关系也越来越亲密。他们会在休息的时候一起去学校的小卖部买零食,会在讨论问题时因为意见不合而争得面红耳赤,最后又相视一笑。胡逸舟发现,冉秋夕并不像表面上那么高冷,她其实很热情,很有想法,对人也很真诚。
活动前一天,所有的准备工作终于完成。胡逸舟和冉秋夕站在布置好的场地里,看着四周,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冉秋夕笑着说:“没想到我们真的做到了,这几天可把我累坏了。”胡逸舟也笑着说:
“是啊,不过一切都是值得的。要是没有你,我肯定坚持不下来。”
冉秋夕看着他,认真地说:
“不,你很优秀,是你自己的努力和才华让这个活动变得这么好。”
胡逸舟被冉秋夕的话感动了,他看着冉秋夕的眼睛,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就在这时,其他同学走了进来,打破了这温馨的氛围。他们开始检查最后的准备工作,确保活动能顺利进行。
晚上,胡逸舟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想着明天的活动,想着这几天和冉秋夕一起经历的点点滴滴,心中既兴奋又紧张。他知道,明天的活动对他来说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会,一个让他能更加了解冉秋夕,也让冉秋夕更加了解他的机会。
第二天,阳光格外明媚。学术交流活动在学校的礼堂正式拉开帷幕。学校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都来到了现场,礼堂里座无虚席。胡逸舟和冉秋夕作为活动的主要负责人,站在后台,紧张地看着舞台上的一切。
活动开始后,进展得非常顺利。专家学者们的讲座精彩纷呈,同学们的讨论也十分热烈。胡逸舟和冉秋夕穿梭在人群中,维持着秩序,解答着同学们的问题。看着大家专注的神情,听着他们热烈的讨论,胡逸舟和冉秋夕都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然而,就在活动进行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一个意外。投影仪突然出了故障,屏幕上一片漆黑。现场顿时有些混乱,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胡逸舟和冉秋夕立刻跑到后台,检查投影仪。经过一番检查,他们发现是投影仪的灯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