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010 杨烨的安排 (1/1)

十月二十一号星期四,京广大学发生了一件大事!不,应该说不单是金光大学,乃至整个蓝星的物理界都被惊动了!

原因是京广大学物理系的杨烨教授,在Arxiv发布了一篇《关于可控核聚变的可行性分析》的论文。

尽管可控核聚变的技术已经是人们老生常谈的技术,但从二十世纪发展核聚变至今,技术没有很大的突破。

很多物理学家悲观的认为,要实现可控核聚变的真正利用,可能需要到二十二世纪以后!

即使是龙国,也只是在核聚变点火后,维持了一千多秒的时间!

全球所有物理学家们,对于未来全是悲观的态度。

从十九世纪以来,物理学的发展太慢了,甚至没有多大的发展。

当杨烨几十页论文的发布出来,立即是引来了全球的物理学家们注目。

从核聚变开始引申到核聚变的约束,最后包括发电机组也能够专业的概括出来。

论文里各项技术的描写比各国所公布出来的技术详细了十几倍!

物理学家有理由相信,杨烨教授论文里的技术只是他所能写出来的一部分,很可能可控核聚变理论已经全部完善了!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杨烨掌控的不单是第一代的可控核聚变,包括第一代小型核聚变反应堆,也有着完善的技术理论知识。

“那个发表论文的杨烨教授,真是我们龙国的物理系的教授吗,京广大学的教授有杨烨那个人?我怎么一点印象也没有?”

上京市,国内排名第一的水木大学里,物理系主任王方平老教授也是花费了大半天,才从网站上看完了那篇可控核聚变的论文。

此时他的脸上除了惊讶以外,带着几分的不解。

论文是他们龙国的教授发表是好事,证明国内也有专业的研究学者,但是关于杨烨教授那个人,王方平居然没有半点印象。

“袁院士,Arxiv上的论文您看了吗。”

带着疑惑的王方平教授,打电话给他的好友中科院核研究院士袁海明询问情况!

“嗯,看了。杨教授在可控核聚变的研究上,比世界领先一个层次。”袁海明感慨道。

“袁院士,我承认他的论文是写的非常好,但你说他领先我们的技术一个层次,也太夸张了吧,我觉得袁院士你不比他差。”王方平不信道。

“不服不行啊,论文里所呈现的知识只是他一小部分。其中有很多关键的技术,没发出去。所以上头计划,想让他担任龙国可控核聚变的总设计师,我们给他打下手,尽快将可控核聚变搞出来。”袁院士道。

王方平吃了一惊,“让那个杨烨教授担任总设计师,那能成吗?袁院士,他究竟是什么人?全世界物理学家,我基本都认识,但他仿佛是突然冒出来一样,好歹让我们也知根知底吧。”

袁院士呵呵一笑:“或许他以前是国外默默无名学成刚回国的学者,也或者是京广大学里新晋的物理教授,当然身份不重要,重要的是学识。如果能在几年内能够吸收他发表的理论知识,我国可控核聚变民用大有可为,成为世界可控核聚变技术的领头羊!”

“是吗。可惜他是京广大学的教授不是我们水木大学。京广大学的物理系实力不错,能排在龙国前五,但跟排在第一的水木大学物理系差了一截。”王方平语气里有几分羡慕。

杨烨教授是以京广大学教授发表的论文,让京广大学也能跟着名声大振。

“呵呵,荣归故里也很正常,如果他愿意,调来中科院也并非难事。但是据他本人的要求,他希望留在京广市,在京广大学教书育人。”袁院士认真道。

所以,京广大学今日也算是喜大普奔,在全球名声大振。

校门挂着横幅,每个校友都知道他们学校的杨烨教授发布了可控核聚变论文影响世界。

最让物理系大一新生们惊喜万分的是杨烨教授,是他们原子物理学的新老师,好巧不巧正好囊括了叶祁那一个班级!

有了杨烨教授,让他们众多学子们认为京广大学的物理系专业性比水木大学也差不了很多!

物理系的大三大四,即将面对考研的一部分学生,他们很多无一不是渴望能拜在杨烨教授门下。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本章完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