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章 破敌1 (1/2)

城外的敌军目睹那层耀眼的金黄色结界消逝,旋即遣使飞报给指挥大将牛金星。牛金星早已被帐外的喧嚣声所扰,步出帅帐,手持千里镜向远方眺望。只见远方天际一个个或大或小的热气球缓缓飘荡,而城楼之上,崇祯皇帝的喝问声清晰可闻,即便距离数百米之遥,亦能听得真切。

崇祯皇帝身着龙袍,伫立在城楼之上,正中央的位置彰显着他的威严。他俯瞰着城下密密麻麻的敌军,开口喊话,声音洪亮。他所说的,都是太祖朱元璋所授,那些通俗易懂的大白话,而非官场上那些咬文嚼字的官腔。

“城下的将士们,你们虽然此刻站在我的对立面,手持武器,眼中燃烧着对我的仇恨之火,恨不得将我撕成碎片,我崇祯皇帝能够理解你们的愤怒和绝望。你们,原本都是朴实无华的乡间农民,或是守卫边疆的勇敢边军。然而,连年的天灾人祸,使得你们失去了家园,失去了生计,饥饿和绝望驱使你们走上了造反的道路。

你们可能会指责我,认为这一切的不幸都是我造成的。的确,我无法否认,是我把大明的天下治理成了这般模样。贪官污吏几乎充斥着整个朝堂,他们贪婪无度,搜刮民脂民膏,而皇族宗室则通过土地兼并,无情地压榨着百姓。我虽然已经颁布了数次罪己诏,试图表达我的悔意和对百姓的同情,但也许你们并不知道这些诏书的存在,或者即便知道,也因为生活并未因此得到改善而对它们不屑一顾。

现在,你们渴望推翻我朱家的大明王朝,结束我们对这片土地的统治。但是,你们是否想过,推翻了我们之后,下一个皇帝真的会停止盘剥百姓吗?他会不会继续进行土地兼并,让百姓的生活更加艰难?贪官污吏的问题能否得到根本的解决?几千年来困扰着我们的顽疾,真的能够一朝去除吗?

而你们,勇敢的将士们,你们是否考虑过,一旦我们倒下,北方那些虎视眈眈的“贱奴”——那些野蛮的外族入侵者,你们能否抵挡得住他们的铁蹄?他们对我们的土地垂涎已久,一旦我们内部出现混乱,他们必定会趁虚而入,那时候,你们又将如何保护你们的家人和这片土地?

我崇祯,作为大明帝国的皇帝,我常常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和无奈。我清楚地意识到,我并非一个合格的皇帝,虽然我一直在探索和寻求解决国家面临的种种问题的方法。然而,天不随人愿,罢了,各位如果决心要继续战斗,那么我,崇祯朱由检,就站在这里,你们若能拿下我,这个大明帝国也许就会随之灭亡。但我要告诉你们,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是我朱由检的宿命。我只希望,在这最后的时刻,你们能够善待城中的百姓,不要做出那些丧尽天良的屠城之事。要知道,天道轮回,人在做,天在看。同时,我也要向那些之前未参与过屠城的将士们传达一个信息:只要你们愿意放下武器投降,我们将会宽恕你们的过去,既往不咎,那些参与过屠城的人我们的政策也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希望各位好自为之。”

朱元璋的声音,通过扩音喇叭的增幅,响彻原野,震撼了每一寸土地。城中无论贵胄子女身处华堂高府,还是贫苦百姓在营区为守军效力,皆能从皇帝那深沉的嗓音中,感受到他对执政过失的深刻反省,以及对民众境遇的深切同情。很多原本对皇帝的些许不满,在听闻这些话语后,逐渐消减了很多。

城外的敌营中,众多将士听闻此言,纷纷在心底暗自衡量,究竟自己的此举是明智之举,还是误入歧途。

牛金星站在高处,目光如炬,审视着眼前的战场。他听到崇祯带有古惑性的话语,觉得必须得迅速下达进攻的命令,否则士气下降就不好打了。于是,他毫不犹豫地传下命令,声音洪亮而坚定:“全军听令,攻城!今日谁先登上城楼,拿下崇祯,我赏赐千金,并封其为万户侯!”

随着他的命令,士兵们热血沸腾,士气大振。士兵们纷纷拿起武器,准备发起冲锋。弓箭手拉满弓弦,等待着进攻的号角。步兵们紧握长矛和盾牌,眼中闪烁着对胜利的渴望。骑兵们则在阵前跃跃欲试,马蹄声声,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冲锋做准备。一具具攻城车被推了上来,云梯也被人抬到了城墙下!

攻城的号角终于吹响,士兵们如同潮水般涌向城墙。他们攀爬着云梯,挥舞着刀剑,与守城的敌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箭矢如雨点般飞向城头,盾牌手则努力保护着攻城的同伴。攻城的呐喊声和守城的呼号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

当敌军开始攻城,那场面如同末日降临,箭矢如同蝗虫群一般密集地飞射向崇祯,仿佛没有一刻停歇。崇祯的心中充满了恐惧,但他知道,他的祖先们,那些曾经建立伟大王朝的英雄们,正注视着他。老祖宗也就在他的身后,他不能在他们面前表现出丝毫的怯懦,否则,他将如何面对那些在天之灵?他心中默念着:“大不了一死,有什么好怕的。”然而,在这生死关头,一个奇迹发生了。他惊奇地发现,那些射向他的箭矢,竟然都被一股无形的墙给挡了下来。尽管那些箭矢就在他的眼前,仿佛再进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