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2章 交代 (1/2)

顺着山道崭新的盘山青石台阶逐级而上两边各式各样颜色搭配错落的一座座小楼立在两旁,让崇祯颇为好奇,山下的几栋楼好像没什么人,再往上越是高大的楼里面的人就越多,都是穿着古怪又彬彬有礼的人,当走到他面前还会打招呼,说声皇上好,而叫老皇爷就是董事长好,也有说NPC董事长好的,反正就是听不懂的样子

一路走到半山一个最高的楼宇下,朱元璋带头向里面走去,进门一块琉璃门自动朝两边分开,崇祯盯着那两扇玻璃门啧啧称奇,老天啊这么纯净的琉璃,拉出去可以卖出天价吧!他上来就发现这里房子的窗户全部都是琉璃的,可这么大的琉璃是怎么做的啊!还可以自动开门,真不愧是天界的东西。

进了主楼的大厅有侍者立即迎了上来,弯腰行礼说欢迎董事长,欢迎皇帝陛下,朱元璋点头,侍者带着朱家这一大家子来到一个铁门前,就见铁门自动打开里面也不知道什么照明,亮堂堂的,走进去,铁门关闭,随后大家就有一种离地飞起来的感觉,有点胆小的朱辞照紧紧抓住旁边大哥的衣角,哪知朱慈烺腿肚子也在打颤,只有小昭仁眼里满是小星星,嘴里还小声吆喝,我又飞了,哈哈哈。,他们看着旁边的一个小屏幕上有一些符号在闪动,不过十息的时间铁门开了,穿过一个走廊来到一个巨大的门面前,侍者打开门,

朱元璋带头走进去,里面很大很大,也很干净,里面正中摆放着一个大长桌子,桌子一周都有座椅。

侍者问朱元璋有什么需要的吗,朱元璋说带小的几个孩子去旁边玩,还告诉周皇后和长平公主有什么需要的尽管跟侍者说,不用客气的。

侍者带着几个周皇后还有几个孩子离开了。

这个巨大的会议室里就剩崇祯皇帝、朱慈烺还有他这个朱元璋董事长了。

他拉开椅子示意崇祯和朱慈烺坐下,

“我让你们坐就坐别整什么君臣礼节”朱元璋说

崇祯还没说什么,就听朱慈烺说:“可是圣人说.....”

“坐,圣人?谁是圣人,谁又敢说自己是圣人,都是后人神话前人的事迹吃祖宗的罢了,今人必定是胜过前人的!”朱慈烺还没说完就给朱元璋打断了。

想想老祖宗说的也不无道理,随即崇祯都在朱元璋的两旁拉开椅子坐了下来,椅子特别软和,也不知道什么材料做的。

今天我要问你们一些问题,同样说说我对现在大明的看法和大明未来的走向。

首先你们说说现在京师守卫战已经打赢,很多事都是千头万绪,首先我们应该干什么

老祖宗,朕的想法是既然京师之围已解,那就可以传令下去命令各地勤王军回去了,然后派人去山海关劳军让吴三桂派军拿下居庸关彻底解了京师之危,再派人用钱粮稳定住江南和京师周围的局势,徐徐图之。

你是否了解历史上朝代更迭的真正原因?是否困惑于为何在京城滞留数十日却不见一支勤王之师,反而见到的尽是索要财物的投降军?让我来为你揭示。

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朝代更迭频繁,其根本原因归根结底是人口问题。每个王朝的初期,政治清明,人民和谐,贪官污吏较少,土地兼并现象不严重。但到了后期,皇亲国戚和世家大族的人数激增,他们开始大肆兼并土地,导致农民失去耕地,生计无着。加之王朝末期常伴随着连年天灾,百姓生活困苦,不得不揭竿而起,推翻旧王朝,试图打破这无尽的循环。然而,新建立的王朝往往重蹈覆辙,陷入同样的轮回。当然,也有明智之士,如唐太宗李世民,他提出“君轻民贵”,认识到百姓是历史变革的关键力量,并留下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警世名言。但最终,他仍未能摆脱贵族和世家的束缚。

那么,如何打破这个历史的死循环呢?首先,可以利用当前战争推行战时政策,无偿征集全国的粮食、金铁等物资,主要针对大地主和皇亲宗族,将物资分配给真正需要的人,满足百姓的基本需求。如有贵族反抗,一律以叛国罪论处,抄家充公。其次,征收商税,不论身份,只要是经商者,包括皇亲国戚和世家大族,都应纳税。第三,大力发展生产力,确保土地能生产出足够全大明食用的粮食,让所有百姓都能吃饱穿暖,接受教育,享受医疗,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这样谁还会去造反呢?第四,建立物资储备库,提高科技水平,增强大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有应急物资供应,并能相互支援。记住,只要得到天下百姓的支持,任何势力都无法掀起波澜。反之,如果百姓起义,那么任何王朝都将岌岌可危,正如这次起义一样。

你的问题在哪里呢,同样你的问题就是朝政关系让你搞的错综复杂,你也没有快刀斩乱麻的魄力,即使有魄力也是瞎搞,没有军饷你不想着怎么开源,反而呢就是各种省,看看你衣服都有补丁,跟苦哈哈的农民征税而且是一次又一次的加税,可是你知道么,你的京师这次光最后抄了几百的官员就抄出来5000万两白银,你说说你是不是可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