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五章 没完了是吧?这事过不去了是吧?(新书求收藏) (1/2)

“朕明白了!”

朱标一怔,没明白父亲在说什么。

朱元璋“啪”的一下将手中的茶碗扔到了地上。

“原来如此!”

“一朝之史当由后继朝代书写!”

“我大明的历史是由蛮夷来写。”

“朱厚照干的事天怒人怨,就连朕都看不过去!”

“建豹房,搜美女,强抢民女,哪一桩哪一件都是昏君所为!”

“为何后世还如此维护于他?”

“只因后继清朝的史官故意抹黑于这个孩子!”

“上天有眼,后世之人是公平的!”

朱标这才反应过来。

成化皇帝朱见深也是如此。

现在轮到了朱厚照。

弹幕之上都是为他说话的。

哪怕这孩子不是明君,也必然不是昏君!

“父皇!这满清蛮夷太过可恨!儿臣恨不得灭其族,亡其种!”

朱元璋则是笑着说道:“标儿别急!既然朕能看到光幕,后世子孙定然也能看到,朕相信有人也会有此想法!”

..

大明时空,正统年间。

朱祁镇在乾清宫大殿内大发雷霆。

没完了是吧?

这事过不去了是吧?

说成化帝时拿朕对比!

说正德帝的时候还拿朕对比?

王振眼珠一转,躬身说道:“陛下此战只要打出威风,便能洗刷这些冤屈,后世之人定称陛下为大明第一明君!”

他已经想好了,此战一定要躲在最后面,一旦有生命危险,立马走为上策。

皇帝打赢了,他就是第一功臣!

皇帝打输了,自己带着钱财下南洋,做一个富家翁也不错!

朱祁镇哪里知道王振心里的小算盘,他眼神坚定,心中发誓,这次御驾亲征,不但要打赢,还要赢得漂漂亮亮,堵住后世这些人的嘴。

.....

大唐时空,贞观年间。

光幕中的弹幕让李世民的老脸一红。

他登基即位之后。

为了凸显大唐篡隋乃天道所在,便在《隋史》上动了文章。

里面将隋炀帝写成一个暴君加昏君,大唐是为了顺应天意才取而代之的。

清朝史官抹黑成化正德二帝让他想起了自己做的龌龊事。

李世民沉吟了半天,终于下定了决心。

“传旨,令史官重修《隋史》,不得刻意抹黑,凡事遵循史实即可!”

长孙无忌等臣子心中一惊。

“陛下,此时万万不可,臣恐后世之人说三道四,于我大唐不利!”

李世民摆摆手,笑着说道:“无妨!”

“我大唐贞观、开元两大盛世,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后世之人不是瞎子,自有自己的判断!”

“况且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三征高句丽并非朕捏造,百姓苦于战争,民间哀声哉道亦是不争的事实。”

“我大唐取大隋而代之,是天命所归,不用刻意说明!”

“大唐有自己的骄傲,朕也有自己的骄傲,朕之大唐,远胜杨氏大隋万倍!百姓归心,四夷臣服,朕的“天可汗”并非自己加封!”

“大唐不屑大隋衬托!”

长孙无忌、魏征等臣子醍醐灌顶,纷纷跪倒在地。

“陛下圣明!”

.....

【朱厚熜是明宪宗朱见深之孙,明孝宗朱佑樘之侄,兴献王朱佑杬之子。】

【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驾崩,由于他没有子嗣,大学士杨廷和张太后迎立14岁的朱厚熜继位,是为明世宗,改年号为嘉靖!】

【朱厚熜是一位有能力,无道德,有权谋,无责任的昏庸能君。】

【他14岁登基,16岁锋芒毕露,为求修仙20多年不上朝,被后人称为“道君皇帝”!】

-大明帝国最聪明的皇帝,没有之一!聪明程度绝对能排进华国皇帝前十!

-二十多年不上朝还能稳坐皇帝位,说明他很有本事!

-但凡他有点责任心,不那么自私,大明后世也不会那么难!

-这货就是太自私了,一心只为自己长生不老,以他的聪明,大明再来个巅峰也不是不可以的!

....

大清时空,乾隆年间。

自从光幕有了动静,乾隆皇帝的气就没消过。

他恨恨的望着弹幕上的留言。

“真是岂有此理!成化帝,正德帝,嘉靖帝,个个都是昏君!后世却对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