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5】放在古代,袁老可是要封神立庙的! (2/2)

省安江农校担任教师。】

【当时,华夏遭遇了严重的饥荒。】

【粮食供应短缺,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面临巨大挑战。】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袁老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的研究。】

【他相信通过改进水稻的育种方法,可以提高产量。】

【从而解决华夏人口爆炸和食物短缺的问题!】

改进水稻的育种方法,提高产量!

看到这一句话。

李世民顿时哗的一下站起来!

此时。

他终于想明白。

刚才为什么会出现那样一条弹幕了!

如果这位姓袁的农民真的做到视频中所说的。

改进水稻的育种。

提高粮食产量!

一句封神立庙......

绝不为过!

“后世竟然有如此能人。”

“竟然能通过育种改进的方式,从而提高粮食产量。”

“当真是大宏愿!”

“大慈悲!”

李世民一脸倾佩。

虽然他们素未谋面。

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心生敬仰之情!

“如果他真能做到的话,朕愿在大唐为其封神立庙!”

......

大汉位面。

刘彻也动容了!

因为华夏的粮食紧缺。

百姓饿着肚子。

他竟然就立下了要改良稻种、提升粮食产量的信念!

光是这一点。

就足以称为圣人!

“来人啊!”

“传旨太史令,将此人的生平给我记仔细。”

“如果他真能完成宏愿,养活天下黎民。”

“朕愿在大汉为其立庙!”

......

粮食。

乃是国本。

如果天下的粮食够吃。

百姓能够不饿肚子。

那么谁还会想要造反?

而抛去可有稳固江山这一点而言。

光是让百姓吃饱饭。

这也是莫大的功德!

汉武唐宗两位帝王不约而同生出了同样的想法。

天幕中。

视频还在继续。

【20世纪60年代,袁老开始了他的杂交水稻研究。】

【1961年7月,他来到安江农校的试验田选种时,发现一株形状特优的稻株,“鹤立鸡群”,长得特别好。】

【袁老如获至宝,推想这样的品种,每亩产量可能会有上千斤!他认为发现了好品种。】

【于是他收了种,准备在第二年春天种上1000多株,检验一下奇迹能否诞生。】

【但是,稻株抽穗后让他大失所望,抽穗早的早、迟的迟,高的高、矮的矮,参差不齐,没有一株像刚发现那株好。】

【这次试验虽然失败了,但也激发了他的灵感。】

【......】

【四年之后,袁老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二株神奇水稻:洞庭早籼!】

【经过高倍显微镜放大,证实了洞庭早籼就是珍贵的天然雄性不育株!】

【杂交水稻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

【在1970年11月23日,袁老又发现了一片面积大约有200平方米的普通野生稻。】

【经过镜检确认,这片稻田与试验田里不育株的花粉染碘镜检情况一样,袁老当即把它命名为“野败”。】

【“野败”的出现成为了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为杂交水稻研究带来了新的契机。】

【......】

视频采取的是时间线叙述的方式。

就像是讲故事一样。

将袁老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娓娓道来。

伴随着故事一点点深入。

大明位面。

朱元璋不禁也代入了进去。

“后面呢?”

“成功了没有?”

——————分割线——————

ps:

感谢13682......大佬的催更

感谢FL_**大佬的月票

感谢各位读者大佬的鲜花和评价票。

感谢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本章完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