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祁镇立时就笑了。
笑得大脸盘子跟朵花似的。
“哈哈哈。”
“后人懂朕!”
“知道朕不喜欢什么庙号谥号的,特意用尊称来称呼朕,好,很好,哈哈哈。”
朱祁镇很开心。
仿佛看到了自己真的完成了梦想。
成为强爷胜祖的一代明君。
因而才能像天可汗李世民一样。
在后世人眼里留下了特殊印象!
王振陪笑道。
“陛下您当然是一代明君了。”
“您要不是明君,天下还有谁配得上呢?”
朱祁镇心情愉悦的摆了摆手。
“大伴......哦,开始了,咱们先看看后世人是如何写朕的再说。”
正说着。
天幕上的内容开始了。
朱祁镇停止了话语。
凝神看向天幕。
王振,以及其他位面的古人们。
也是同样如此。
凝神看向天幕。
他们很好奇。
朱祁镇到底是做了什么。
才得了‘叫门天子’这么个‘尊号’。
然而。
天幕中接下来的内容。
却是......让所有人都傻眼了!
......
【明朝十六帝之第六位:叫门天子——朱祁镇!】
【1427年,朱祁镇出生于北平紫禁城,是贵妃孙氏与明宣宗朱瞻基的长子。】
【朱瞻基对这个孩子甚是喜爱,便为其取名为朱祁镇。寓意皇长子是国家根本,未来能够抚镇天下。】
【同年,朱瞻基废掉第一任皇后胡善祥,改立朱祁镇的生母孙贵妃为后。】
【1428年,两个月大的朱祁镇被封为皇太子。同年,朱瞻基将宦官王振派往东宫,正式任命为朱祁镇的第一位启蒙老师。】
【1435年,朱瞻基于紫禁城驾崩,9岁的朱瞻基按照父亲遗诏顺利登基,史称明英宗。】
【由于朱祁镇登基时年幼,朝政大权皆由太皇太后张氏决断。】
【张氏当政期间,她排斥外戚、重用旧臣,任用阁臣‘三杨’等大臣辅政,使得大明国力鼎盛,很好的延续了仁宣之治的稳定。】
【同年,王振被封为司礼监掌印太监,手中的权力逐渐变大。】
【张氏为了防止宦官干政,三天两头就将王振叫去臭骂。】
【使得在她掌权期间,王振始终无法干政。】
【1438年,鞑靼入侵明朝边境。】
【张氏派兵部尚书王骥抵达前线,兵分两路,深入草原两千余里,最终擒拿鞑靼将官150余人,斩首数千,彻底摧毁了鞑靼的有生力量,从此鞑靼一蹶不振,再难威胁大明。】
——“张氏!一代贤后!”
——“同样是太皇太后,朱瞻基他妈可比孝庄牛太多了!可惜就是名气没人家大!”
——“大明两da贤后,第一是马皇后,第二就是张皇后!”
——“由此可见后宫干政有时候并不是什么坏事,关键在于人本身!看是谁干政!”
......
和大部分人预料的不同。
朱祁镇的混剪片段并不是他一个人的独角戏。
太皇太后张氏才是前半段内容的重点。
当看到天幕中对张氏的介绍之后。
老朱顿感欣慰:“高炽找了个好媳妇啊。”
朱棣则是有些诧异。
“太子妃?”
朱棣懵了一下。
他没想到朱高炽朱瞻基父子俩优秀也就算了。
就连太子妃居然也这么出色!
“排斥外戚,选任贤臣,敲打宦官,还能一战打垮鞑靼!”
“不愧是朕亲自挑选的儿媳妇!”
“果然没让朕失望!”
朱棣动容了。
历史上干政的妇人很多。
但她们几乎就没有不重用自己的娘家人的!
但是张氏不仅不重用。
还彻底将他们排斥出权力中心!
能有此女摄政。
当真是大明之父!
“老大。”
朱棣想了想,将朱高炽叫了过来。
“爹。”
朱高炽屁颠屁颠的跑了过来,恭恭敬敬的行礼。
朱棣摸着胡子。
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