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可仅仅是,这些还不能被称之为千古一帝。
特殊时期的特殊际遇,才是千古一帝的评价标准。
就如他汉武帝之所以能够成为千古一帝。
与他反击匈奴,有着很大的关系。
即便强大如秦始皇,也没有完全清除匈奴之害。
大汉更是积累四世之余荫,才能够在外出征。
如果仅仅是打败匈奴,也没有这么高的评价。
但是加上封狼居胥,使匈奴远遁,一系列的功劳,也就能够摸上千古一帝的边儿了。
而且对国内自己削藩定国,一改之前的无为之治,外儒而内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而朱元璋同样如此。
不仅拨乱反正,驱除蛮夷,恢复中华,更是完成了开疆拓土,内修理政,惩治贪官,恢复民生,所作所为,皆是明君之典范。
即便是有些小瑕疵,也是瑕不掩瑜。
……
光幕继续。
【公元一三八二年,朱元璋结发之妻马皇后去世,逝名孝慈皇后。】
【后世称赞马皇后,躬行节俭,待人仁厚,身体力行,乃是朱元璋得力之人。】
【公元一三九二年,太子朱标因病去世。】
【公元一三九八年,朱元璋驾崩,传为太孙朱允文,史称建文皇帝。】
【朱允文上位之后,大肆削藩,逼杀藩王,天下藩王,无不厌恶。】
【公元一三九九年,朱元璋四子朱棣,装疯卖傻,亦不能幸免,是以府兵八百起兵靖难。】
【史称靖难之役。】
【公元一四零二年,朱棣攻破应天府,建文皇帝朱允文下落不明,朱棣趁势登基称帝,改年号为永乐。】
……
汉武帝刘彻,脸色凝重。
朱允文的境遇,竟然和他相差无几。
虽然他不是皇太孙即位。
可他也经历了削藩,差点就酿成大祸。
也幸亏当时自己没有操之过急。
否则的话,指不定会酿成什么样的大祸。
想到这里,他不禁回忆起主父偃。
要是没有他的谋划,自己能不能削藩成功还是两说。
依照自己的脾气,怕是真的会酿成藩王叛乱。
到时候那可真是麻烦。
想到自己父亲时期的七国之乱,他也是感到心有余悸。
……
明太祖朱元璋。
“什么?标儿死了?老四这个混蛋叛乱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