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个坑爹货,真是开了眼界!”
刘阳舒了一口气。
小手一划,很快一条全新风格的视频出现。
【这几年穿越剧十分流行,如果给你个机会回到古代,你觉得带什么技术回去,可以混的风生水起】
这个问题,引起了刘阳的思考。
当下最强的技术是啥?
刘阳感觉是核弹。
至于计算机、探月那些,回到古代没啥实际意义。
如果有几发核弹,那普天之下谁敢和自己作对?
但仔细想想,核弹也不可行。
技术有了,但没原料啊,那浓缩铀可不是大风刮来的。
再说了,古代没有飞机无法投弹,没有卫星和火箭无法遥控啊!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现代的很多技术,在古代是没用的。
不是技术本身不好,是条件不成熟,带回去没法施展。
视频作者显然也是仔细思考过的,刘阳看了看,发现里面是些比较基础、实用的技术。
【第一种,炼钢技术】
【众所周知,钢材用途极广,现代船只,包括航母甲板,用的就是钢】
【相比于生铁,钢铁兼顾了硬度、韧性两方面,掌握了这么技术,回到古代后,就能打造出更加轻盈却更加坚固的盔甲以及更加锋利的兵器】
【古代,是冷兵器时代。所以,如果在钢铁方面有优势,起码也能成为当权者眼中的香饽饽。如果再懂一些运筹的手段,至少可以割据一方】
刘阳看的一阵点头,这分析还是挺中肯的。
不说别的,就只说单挑,如果有一套上等钢铁材质的盔甲和兵器,不光不用惧怕对手打过来,还能轻松打碎对手的兵器。
一个人武装起来,就是一个人的优势。
如果成千上万,一个国家的将士都配备了钢铁装备,那实力就是压倒性的。
古之魏武卒为何强悍?
就是因为其重甲把防御拉满,但也受限于当时的技术,导致无法大量生产这种装备,导致魏武卒数量有限。
如果带着炼钢技术回到古代,那确实不愁混的风生水起。
此时,历代皇帝也再度被吸引了注意力。
虽然有些朝代的古人还从未听过“钢”这种东西,但也不难从光幕的叙说中知道,这东西就是铁里面的王者!
但凡能从中听到一点技术的关键,那不是发达了?
毕竟,那可是后世人的技术!
【我们的古人其实早已锻造出铁器,不过很长时间产量不高,质量更是参差不齐】
【到了汉朝,已经开始出现镔铁,而镔铁就是钢铁的一种】
【镔铁兼顾硬度和韧性,是打造神兵利器的不二之选。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进,古代工匠的冶铁水平在进步,但他们依旧无法准确知道,影响钢铁性能的关键在哪】
说到这里,古人个个激动的口中狂吞口水!
傻子也有预感,光幕中马上要讲重点了!
果然!
【其实,其中的道理很简单。纯铁柔软,但加了炭以后,能极大的提升硬度。生铁为何硬度极大?就是因为没有经过高温煅烧,其中的含碳量太高】
【而这由能看出,冶铁时火候、煅烧的时间也很关键】
【当代钢铁和生铁的分界线在于2%,低于这个值,韧性优良,高于这个值,硬度明显】
“2%?这是个什么意思?”
大秦,始皇听到这个说法后,满脑子疑惑。
好在大儒淳于越够聪明,思索片刻后,有些不大肯定地说到:“也许,就是百中取二的意思。”
众人都感觉这个说法靠谱。
“原来,铁的奥秘,在于炭的多少!”
“不过铁器虽然好,可我大秦出产的铁并不多,少量的铁,怕是只够打造少数的神兵利刃,无法大规模配给到军中。”
始皇若有所思,但也并不急躁。
毕竟咱大秦只是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生产水平不高,能知道这个天大的秘密已属侥幸,人不能不知足。
不久,大秦工匠经过大量实验,改变一定量铁里面加不同量的炭,终于摸索出了冶炼钢铁的比例,并未始皇铸“定秦剑”。
宝剑出世,削铁如泥,百斩不折!
始皇对此大为赞叹!
“不愧是后世人!随便指点一点,就让大秦受用不尽!”
……
汉末,蜀汉。
昭烈帝刘备和大臣们听过光幕所说之事后,立刻召集工匠开始琢磨钢铁的冶炼之法。
“昔年,朕与二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