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木作栋,鲤龙互化。
白鲤由龙变化而来,所留常识中记载不少龙之传闻,尽管以夸耀为主,可字里行间,也有几分真实可考,为宵烛答疑解惑。
莫笑池中水,无妨有卧龙。
这片山溪因被龙栖息,灵气充裕,比普通山溪多出几分造化与机缘。
蟾蜍、鱼虾等水中生灵容易开启灵智,走上修行路,只是白龙在此地滞留时间较短,残余龙气有限,最多福泽一两只生灵。
碧蟾与宵烛相同,都是幸运儿。
只是她天生灵智,又与白龙结下善缘,快了碧蟾一步,一步快步步快,这才有了今日之局,虫活蟾亡,否则,局面恐怕要改写。
弄清楚事情来龙去脉后,宵烛放心之余,奋力争先之念更坚定,若非她不认命,竭力踏上修行路,今日她依旧为尘间泥。
面对碧蟾,只能任其宰割。
六足发力,到水面换口气,宵烛没在碧蟾之事上过多纠结,返回住处,吞下菖蒲,沉睡消化,她再次过上以往规律生活。
炼气习法、狩猎饮露、吞噬菖蒲,有时兴致所至,巡视山溪,欣赏两岸风景;有时静极思动,在山溪附近寻找一些药材吞食。
修为在不知不觉间增长。
底蕴在光阴累积下增强。
法力在日月流传中增加。
宵烛修行渐入佳境。
———
山光渐凝碧,树叶即翻红。
转眼已是夏末秋初。
是夜,星月皎洁,两岸红绿。
一只雪白幼虫出水,牵引月华,熟练炼化,宵烛没像以往那般返回菖蒲丛,而是朝同类栖息地而去,那里莹光闪烁。
一只只萤火虫振翅,在山林草木间穿梭,尾部生光,点点萤火,汇聚无烟,璀璨生辉,宛如九天星河缩小无数倍后流淌山间。
秋雨点落,山风微拂。
萤火虫飞舞场景更加绚烂。
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
若非天上去,定做月边星。
瞧着这些忍受风吹雨打,在短暂岁月里尽情绽放生命光辉,为种族繁衍出力,又向天地卖力宣告存在的同类,宵烛心绪起伏。
若非她踏上修行路,如今也该是其中一员,尽管它们是凡虫,生命极其短暂,可在平凡生命谱写出一曲不平凡的生命乐章。
悲喜交织,可敬可佩。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前世虽看过赞扬萤火虫可贵品质的诗文,但纸上得来终觉浅,旁观再清楚,非自身感悟,终究不及亲身经历更刻骨铭心。
重生成虫,亲眼目睹这一幕。
宵烛感同身受,百感交集之余,才真正明白生命的可贵与美好、脆弱与坚韧。
这些同类用生命给她上了一课。
光阴如水。
山溪两岸草木红黄更深。
一只只萤虫掉地,虫死灯灭。
它们虽死犹生。
这条山溪会记住这些灯火。
这片山林会记住这些亮色。
来年秋季,星辉会再次亮起。
这些同年诞生的萤火虫璀璨半月,宵烛修行之余也看了半月。
当最后一只莹虫身死,她望着再无熟悉荧光的漆黑山林,用萤火虫特有声音道:
“只剩我一个了!”
语音低沉,语气萧索。
仿佛漫漫长夜唯剩自己艰苦跋涉,从此世间再无一个同行者,再无一只同路虫。
连九天明月都在此时被乌云遮蔽。
可宵烛从不是自怨自艾之虫。
下一刻,她话音一转,语调由低走高,骤然变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那就让我代莹虫一族,掌灯照夜,经久不熄,做孤山第一只不灭莹虫。”
此话一出,宵烛腹尾闪光。
一抹璀璨光芒仿佛一颗星辰坠地,化为一盏翠绿明灯,驱散黑暗,照亮山林。
光芒之盛,胜过莹虫光亮总和。
一灯即是一片人间星河。
九天之上风吹过,拨云见月。
皎洁月光重照大地,照亮锦绣山河,也照亮孤山,只是这条山溪两岸萤火压月色。
有感而发后,浓郁灵气涌动,天降一抹月华,宵烛身子一震,体内法力大增。
她观同类生死离别,暂时顿悟,不仅道心愈发通透,求道之念愈发坚毅,还道行与法力精进,虫躯都被洗礼,算是意外之喜。
宵烛对这片山涧滩涂再无丝毫牵绊,返回菖蒲丛,她用心消化所得。
———
草木凋敝,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