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飞兔走,昼夜交替。
翌日一早,旭日东升。
朝霞映照苍穹,天空一片橙红。
孤山流水潺潺,青蛙、蟾蜍等出来活动,狩猎透气,蛙声一片,林中虫鸣鸟叫,山中百兽出没,整片山林顿时热闹起来。
出于安全考虑,宵烛将身子埋得更深,翻个身继续埋头,呼呼大睡。
正经虫谁会大清早起床!
直到日上三竿,蛙声渐熄,温度上升,她才醒来,不是不能继续睡,而是有事要做。
昨晚见白鲤采月,知晓万物能够修行,宵烛总觉得自己得做点什么,否则心不自在,毕竟萤火虫寿命短暂,她不能等着机缘上门。
事之所遇,必先虫之所备,机会留给有准备的虫,她必须主动出击,才有可能蜕变。
否则,纵然造化来临,也会错过。
为了修行,为了活得更久,宵烛愿意走出泥层,鼓起勇气,到水中冒险。
当然,她不是头脑一热,兴冲冲地做这些事,有勇有谋叫勇敢,有勇无谋叫愚蠢。
宵烛早就心有成算:
【萤火虫很多天敌是夜间生物,地处山涧,属青蛙、蟾蜍数量多、威胁大】
她昨日默默观察过,这些大眼二五仔在清晨、黄昏与上半夜较为活跃,其余时间大部分藏匿不出,躲起来休憩,少见踪影。
此时,正是蛙少之时。
污泥微动,一只幼虫爬了出来。
宵烛小心翼翼地行走山涧,朝溪流前进,不是不想群体行动,而是同类都叫不醒。
他们就像熬夜修仙了,个个筋疲力尽,躲起来睡觉,不到傍晚不会苏醒。
———
溪水潺潺如歌声,春风轻拂绿叶鸣。
宵烛在水中游走,左顾右盼,提防随时有可能降临的危机,好在一路平安。
行至昨夜白鲤采月处,尽管知晓遗留造化的可能性不大,她还是想试一试。
如其所料,一无收获。
宵烛对此并不失望,其他生灵不傻,他们虽不像她天生灵智,甚至可能都没开灵。
可趋利避害的生命本能不差,若真有好东西,恐怕早就被其他生灵搜刮干净。
徘徊一圈后,宵烛先朝水面游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重新换气后,才再次入水。
蟾蜍与青蛙以萤火虫为食,可他们的幼崽反而在萤火虫食谱中,这着实有趣。
见有蝌蚪成群游过,想到刚出生时那只差点儿令自己丧命的蟾蜍,她恶向胆边生,打不过你们,难道还打不过你们的娃!
宵烛直接六足齐动,逮住一只蝌蚪,锋利上颚轻易刺破蝌蚪外皮,毒液渗入其中,一只蝌蚪很快被麻痹,宵烛用力吮吸,跟田螺不同,蝌蚪味道像是在吃珍珠奶茶。
半水生萤火虫幼虫习惯将猎物拖到岸边享用,蝌蚪情况特殊,为了避免蝌蚪尸体气味引来蟾蜍等报复,她直接在水中开吃。
连吞两颗蝌蚪,她这才满足。
一场报复性饮食后,瞧着两具蝌蚪尸体,宵烛立刻在泥浆中滚一圈,浑浊身上味道,这才朝着更远处游去。
不知游了多久,宵烛停下。
皆因她嗅到一股恶寒气味,这股气味令其感到厌恶,生出立即离开的冲动。
宵烛顺着气味飘来的方向望去,一株植物映入眼帘,枝叶旺盛,根茎盘结。
见此一幕,她眼前一亮。
西医尽头是中医,前世被病症困扰多年,为了打发时间,宵烛曾用心学习中医。
医院里一位老中医可怜她,加上有点儿亲戚关系,见她有中医天赋,经常指点几句,正因如此,宵烛久病成医,中医水平不错。
她一眼就认出这株植物是水菖蒲。
此物在《本草纲目》中都位列上品,香气浓郁,能驱邪避煞,驱逐蛇虫,仔细炮制之后,又是治病救人的良药,更有“菖蒲青青似铜剑,服食一囊成飞仙”之说。
当然,未经炮制的菖蒲其实有毒,蕴含神经与致幻毒素,适当食用,并不致命。
萤火虫虽蕴含神经毒素,但是食肉昆虫,正常情况下不会吞噬植株,何况是菖蒲这种令他们感到恶寒之物。
可宵烛不是普通萤火虫,药毒同源,菖蒲蕴含天地精华,这种未经炮制的菖蒲对人不利,没准对虫有益,若是她体内毒素能借此壮大,在这片山林里也能多几分力量。
———
宵烛没贸然行事。
先去捉来一只田螺,后顶着厌恶,来到菖蒲面前,六足齐动,将田螺从壳中拽出来。
把其嘴对准菖蒲枝叶,宵烛对田螺张开锋利上颚,随时都有可能落下。
生死危机面前,哪怕田螺未曾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