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052 常山之宝(求追读,求收藏) (1/2)

赵伯鲁结结巴巴地背完之后,赵鞅的目光看向了他的几个弟弟。

没想到剩下的人,连赵伯鲁都不如。

有的结结巴巴,有的只能记得开头。

赵鞅的脸色并不好看。

不过身为雄主的他,并未在众人面前斥责自己的接班人。

他走到第一排的最后,看到了年仅十岁的赵毋恤。

“你也来了。”赵鞅说道。

“父亲,我今年已经满十岁了。”赵毋恤低声说道。

“嗯,想起来了。”赵鞅的声音没有丝毫情感,仿佛在和一名路人说话:“你年纪小,若不知道就算了吧。”

“父亲岁末之时,赐儿训诫之语,曰……”

赵毋恤竟然一字不漏地将赵鞅去年岁末时告诉众子的训诫背了出来。

流畅无比,显然用心背过。

“嗯?你竟然全都记下来了?”赵鞅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惊讶。

“父亲赐下训诫后,我将这些训诫之语刻于竹简之上,随身携带,不敢忘记。”

小小的赵毋恤恭敬地对赵鞅说道。

“你随身带着?我看看!”赵鞅道。

赵毋恤小心的从袖中拿出竹简。

竹简被磨得光滑,上面的字迹有些都已经模糊,显然是有人经常拿出来看的后果。

看到这些竹简,赵鞅知道自己的小儿子并未撒谎。

自己布置下的课程,也只有将赵毋恤一人认真完成了。

“很好,很好。”赵鞅点了点头:“你还没有自己的车吧,待会去家司马那里领一辆车,好好表现吧。”

“多谢父亲!”赵毋恤狂喜。

他终于可以有一辆自己的马车了。

赵无恤抬头看了一眼辛莫,这一切都归功于前日辛莫对自己的教导!

赵鞅考察完子弟之后,就暂且让他们自由行动,准备稍后的田猎。

赵伯鲁走了过来,声音柔和地对赵毋恤说道:“小弟,你做的很好。”

刚说完,赵毋恤的二哥赵仲达和三哥赵叔信却一脸地不屑。

“狄奴之子,竟然认得这么多字?实在让人很是惊讶。”赵仲达说道。

赵叔信也阴阳怪气:“他一年都见不了君父几面,自然把君父的话记得牢牢地,要不然他自己都会忘记是我们赵氏的子嗣。哈哈哈……”

二人说着就离开了,赵伯鲁则关心地问道:“毋恤,好好准备田猎吧。”

“多谢大哥。”

对于仲达和叔信的嘲笑,赵毋恤也早已经习惯了。

赵伯鲁倒是不会欺辱赵无恤。

但也不会帮助太多。

毕竟他的性格就是那样,老实木讷,缺少血性。

等到赵伯鲁等人走开口,赵毋恤看四下无人,就去找辛莫。

辛莫和孔肆正在一做山头闲逛,赵毋恤过去后,立即向辛莫行礼:“多谢老师指点!”

“我没指点什么,那些训诫你确实每日都在背诵,而且也都按照那些训诫做的。”

“可是让我拿着那些竹简的,却是君子。”赵毋恤道。

“终归还是你自己做到了父亲所期盼的。”辛莫说道:“接下来的田猎,你莫要逞强,毕竟你年纪还小,你们父亲考教的也不是你们捕猎的技术。”

“哦?那是什么?”赵毋恤好奇。

辛莫道:“他考验的,是你们兄弟几人的眼光,是你们从这山峰之上,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

“是的。毋恤,稍后田猎,你莫要只追逐眼前的猎物,你要好好看看脚下的山脉大川,想一想你的父亲为什么要让你们在这里进行田猎!”辛莫道。

赵毋恤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快去吧,田猎很快就要开始了。”辛莫摸了摸赵毋恤的脑袋。

此刻的赵毋恤内心充满了勇气。

他快步跑下山坡,来到了赵鞅面前。

“这身后的常山之中,有一宝物,今日田猎能获此宝物者,我将有重赏!”赵鞅对着众子说道。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伯鲁的身上。

身为嫡长子,伯鲁是他的继承人,赵鞅对他寄予了厚望。

众多的赵氏子弟,兴冲冲地进入了山中,开始寻找赵鞅所说的“宝物”。

而辛莫,则和孔肆一起,在常山之上慢慢游览。

“那边,就是代国的地界吧。”辛莫指着一片空旷的平原说道。

从这里看去,那是一片肥沃的土地。

一支北狄在那里建立了国家,自称“代国”。

“风景真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
  • 052 常山之宝(求追读,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