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徐妙云的讲述,徐达明白了这道突如其来的口谕,到底是怎么来的!
以及这道口谕真正要他做的事!
其实,
徐允恭在那次追捕行动之中,他找到了朱棣的下落,并且还是看着朱棣进的小院。
朱棣在进去之前,还特地在路口转悠了几圈,确定没人跟来,他才进的小院。
可以说朱棣的反侦察能力,还是很不错的。
碍于情面,徐允恭只是在暗处看着,并没有冲进去。
他只是想着,如果久不出来,再冲进去抓人。
这样一来,既兼顾了皇家的体面,也保证了皇子的安全。
好在没过多久,朱棣就平安的出来了!
之后在听到朱棣逃课之时,尽管不是徐允恭当值,他也偷摸着找了去。
结果发现,朱棣每次逃课都是去的那个小院!
经过多方打探,才知道院子的主人是一个年轻的道长,还收了一个徒弟。
不用多想,
这个徒弟必定就是朱棣!
对于这件事,徐允恭并没有到处说,只是回来告诉了姐姐徐妙云。
他想着事关皇家体面,也关系两家世交,不调查清楚来龙去脉,不好贸然处理。
也因此,没有告诉朱元璋,也没有告诉徐达。
徐妙云也觉得徐允恭处置妥当,也就没有告诉徐达。
久而久之,也就没把这件事给忘了。
毕竟现在的徐妙云,和朱棣并没有半点关系,也就不太把他的事情放在心上。
而就在刚才,
徐妙云只是将这道突如其来的口谕,这这件事情稍加联想,立马就琢磨出来了门道。
很明显,
手段通天的朱元璋,知道了朱棣在外拜师的事情。
或许也是碍于父子情面,他不好出面强加干涉。
所以,这才想让他徐达,通过为难朱棣的方式,以考验这个野外师父的军事水平。
考验合格,不仅不横加干预,还会招揽入朝。
考验不合格的话,以他朱元璋的性格,那就杀无赦了!
明白一切的徐达,只是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他的脑子里,也有了他的想法。
徐妙云和徐秒锦的眼里,徐达只是看着她们,目光格外凝重。
其实,徐达此刻看到的,不仅是自己的女儿,还是大明的未来!
“我老了!”
“我的身体,也大不如前,打不了几年了!”
“遇春走了,我也该快了,保儿(李文忠)也老了,到时候谁来撑起这片天?”
“蓝玉?这家伙太锋利,易折断啊!”
“允恭(徐辉祖)?九江(李景隆)?”
想到这里,徐达直接就皱起了眉头。
不是说他们的能力不行,只能说达不到他们的水平。
就目前来说,
北元虽然被赶出了中原,但军事实力依旧很强,随时有反扑中原的可能。
到时候他们都不在了,只是靠这些将二代的话,能守住这万里长城吗?
为此,徐达感到无比的担忧。
他是见识过蒙元残暴统治的,可以说就没把汉家儿女当人。
这样的事情,他绝对不允许再次发生!
为民族而战,为国家而战,他徐达死又何惧!
可作为大明的帅印执掌者,他得为这些年轻后生而谋啊!
在他的位置上,他该怎么谋?
那就是找一个能够完全接替自己的年轻人,接替自己的位置,接手大明朝的帅印!
或许,
这个朱棣的道长师父,就是这样一个人。
朱棣虽然调皮捣蛋,但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想必他冒着逃课被抓的风险,都要去请教的人,再差都有两把刷子!
也因此,
他也对借着朱棣考验叶青这件事,有了浓厚的兴趣。
考验不过关,他也没损失。
一旦考验过关,那他徐达就要去亲自拜访一下了!
想到这里,
徐达就看着两个女儿,语重心长道:
“两淮之地,洪泽湖一带,本是鱼米之乡,百姓安居,天下富足!”
“可蒙元入关之后,几百里没有人烟,那草长了半人高,从老百姓院子里,一直长到炕上!”
“敌人们把地圈了做马场,人杀了埋在地下做肥料,那草长得才好!”
“我记得清楚,那是盛夏七月!”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