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汗王宫。
孔有德的求救书,摆在皇太极面前的桌案上。
这个四十一岁、一脸横肉的大汗,已经在汗位上待了七个年头。
对于孔有德信里的内容,他更嗤之以鼻。
只是面上没有显露。
豪格冷声说道:“父汗,这孔有德在信里胡吹大气,千万不要相信他!”
“你怎么这么沉不住气?”皇太极皱眉。
“父汗,儿臣说的句句都是实话。”
豪格争辩道:“东江兵都是废物,连关宁军都瞧不起他们,根本不值得我们动刀枪。”
在他看来,父汗想要收留孔有德的举动,纯粹是当冤大头。
近年来天灾不断,八旗尚且节衣缩食,哪有多余的钱粮,资助那群东江来的废物。
皇太极耐着性子道:“做人做事,目光要放长远一点。你是我的长子,大金国的贝勒,不要总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父汗,不是孩儿沉不住气,而是太憋屈!”
豪格咬牙道:“浴血搏杀的是八旗男儿,却好吃好喝供着孔有德这样的人。”
“难道你想一辈子困在辽东一隅?”
皇太极有些失望的说道:“我劝你的话,你一句没听进去。我们将来要入主中原,还得靠他们。”
豪格心里很不服气,但嘴上不敢反驳。
他的心思,身为父亲的皇太极,怎么会不清楚。
心想,简直不像我亲生的。要是我现在就死了,根本不能指望他带领大金入主中原。
可是,不指望他,又指望谁呢?
就在这时,萨哈廉匆匆进来,瞧见豪格也在,改了主意,在皇太极耳边轻声低语。
“我知道了,让他们进来。”
萨哈廉离开后,皇太极对豪格说道:“我说的话,你下去后好好琢磨。”
豪格不服气的告退,刚走出大殿,便看到一群熟悉的身影,脚步匆匆。
果然是他们。
阿济格,多尔衮,济尔哈朗,杜度。
哼!
父汗居然不派我去。
豪格一边生气,一边想上前打招呼。但转念一想,这么重要的差事没自己的份,若是打招呼,是自讨没趣。
他回了自己的府邸,关起门来,大口大口地喝酒。
想不明白,自己到底比别人差在哪里,不甘心!
此时,殿内。
四个贝勒躬身下拜:“见过大汗!”
“不必多礼。”
皇太极拿起桌上孔有德的信,瞅着他们,“孔有德作乱山东,被关宁军击败,逃到海上。穷困之下,派人投书大金,乞求归附。”
“大汗是想要……营救孔有德?”多尔衮不动声色地问道。
“不错!”
皇太极态度很明确,“阿敏这头蠢猪,害得我攻略中原的计划暂时受阻。好不容易有人主动来投,不管他动机如何,结果如何,我都应该摆足姿态。”
“可是,”济尔哈朗皱眉,“我大金水师不堪一战,若是与明军在海上交锋,毫无胜算。”
镶蓝旗的济尔哈朗,他哥哥正是阿敏,昔日的大金国二贝勒。
不过,济尔哈朗是个识时务的人。
哪怕是皇太极这么说他哥哥,他心里都不会觉得难受。
甚至还有些感激。
要不是皇太极拿下了阿敏,他又怎么能做镶蓝旗的旗主呢!
因此,他在皇太极面前,始终变现出耿直的一面。
这其实是伪装。
皇太极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注视着众人道:“谁说,我要派兵登皮岛?”
众人面色一惊。
皇太极很喜欢这种画面,他很受用的说道:“我要来一招,围魏救赵。”
围魏救赵?
多尔衮显然听出了弦外之音,却装出一副思索的模样。
他的哥哥,阿济格则是真的没听懂。
这个肌肉发达的十二贝勒,对于战场之外的事,一窍不通。
济尔哈朗继续装耿直:“大汗,奴才愚钝,不解大汗深意,请大汗明言。”
皇太极点点头,看向一脸茫然的阿济格:“十二弟,你和多尔衮用孔有德的人为向导,带兵攻打旅顺。”
“是!”
阿济格没多想。
“记住!能打下来就打下来。”
“一个残废之人能有多大的本事?”
皇太极听了,有些头疼。
不过,这也是他正想要的,“打下来后,就地驻守,防止明军抢夺旅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