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立春笑呵呵道:“其实我压根没把刘重天当成对手,不是我轻敌,这次可能不需要我出手,刘重天就会倒霉。”
李达康诧异道:“赵书记,刘重天没办法跟您相提并论,可您说不需要您出手,我有点不理解,谁会对刘重天出手?”
赵立春说道:“会有人对刘重天出手的,我有预感,不说这个了,只是我的推测,刘重天盯着我,会忽视他真正的对手。”
李达康若有所悟,似懂非懂地点头:“赵书记,您的意思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吧?您应该知道这个黄雀是谁。”
赵立春正色道:“黄雀是谁不重要,政治斗争很残酷,你死我活来不得半点犹豫,刘重天最大的问题是婆婆妈妈。”
李达康说道:“刘重天婆婆妈妈,赵市长这次倒是很果决,她肯定知道内情,要不然怎么会在田健的事情上那么反常?”
“你说的有道理!回去就赵芬芳汇报工作,看她能躲我到什么时候!”赵立春冷然道,赵芬芳也妄想火中取栗?
……
到了省委省府大院,李达康在车里等,赵立春自个去找省委书记梁清平,李达康只是秘书,没资格跟赵立春一起去汇报工作。
赵立春在接待室等了约莫有半小时,才轮到他去向梁清平汇报工作,当他来到梁清平办公室,钟正国也在里头。
看到钟正国在场,赵立春不由微微一笑,很有意思的安排,赵立春找梁清平汇报工作,梁清平把钟正国叫来干嘛?
赵立春原本是准备跟梁清平汇报完工作之后,再去找钟正国讨说法,借机跟钟正国吵一架,现在看来不需要那么麻烦了。
梁清平很有默契啊,赵立春默默寻思,貌似梁清平也希望他赵立春跟钟正国吵一架似的,要不然干嘛把钟正国叫来?
刘重天是钟正国的人,这事在汉东不是什么秘密,还是那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山头。
梁清平则倾向于保护乃至拉拢赵立春,梁清平是八年前从燕城空降到汉东省,担任省委副书记兼阳明市委书记。
之所以给阳明市委书记高配省委副书记,是因为阳明是汉东乃至南方的重工业中心,有大量的国有重工企业面临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因牵涉面广、错综复杂,长期以来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和重点、难点,因此上头非常重视。
在阳明的八年,梁清平的工作获得上级的认可,于是在去年年底,陈百川调任燕城后,梁清平接了陈百川的班。
鉴于梁清平在汉东一直都扎根于阳明,别看他在汉东工作了八年时间,可在此期间,他对汉东各市的影响力却非常小。
汉东13市的市委书记,只有阳明市委书记刘华波是梁清平的亲信,其他市的市委书记,跟梁清平都没什么瓜葛。
毫无疑问,梁清平需要组建他的班底,在此背景下,赵立春成了梁清平的选择,梁清平很欣赏号称改革闯将的赵立春。
还有一个很关键的点,只有极少数人知道,最近省委正在研究,让镜州这个汉东第一经济大市的市委书记,进入省委常委。
把赵立春拉到自己班底里来,在省委常委会上,梁清平就能多出一票,省委常委就只有13人,每一票都很关键。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镜州突然爆发的腐败大案,让梁清平不得不重新审视赵立春。
无独有偶,钟正国也盯上了镜州市委书记的位置,他想让刘重天拿下这个位置。
在场三人各有各的心思,互相对视一眼,顷刻间便转了无数个念头。
赵立春朗声道:“梁书记,钟书记,我来投案自首了。”
梁清平站起身来,笑呵呵走向赵立春:“说什么呐?立春同志,你来了。”
钟正国连忙跟着起身,皮笑肉不笑地说道:“立春同志,你是越来越年轻了,气色不错呀。”
赵立春直接开怼:“钟书记,这人呐,受的气多了,心里难免就生气,有生气就显得年轻了嘛。”
钟正国干笑道:“清平同志你听听,立春同志对我很有意见啊,对我很生气。”
“看来我也得多生气,生气才能显年轻,哈哈。”梁清平打了个哈哈,便准备带着赵立春去面向门口的沙发落座,“来,立春同志,坐坐坐。”
赵立春没动,指向门边的沙发说道:“梁书记,我还是坐那吧。”
在官场上,座位是很有讲究的,门边的沙发无疑是给地位最低的人坐的,赵立春这是在表示他会摆正自己的位置。
说完,赵立春径直走到门边的沙发坐下,梁清平无奈地苦笑,亲自去给赵立春倒了一杯水。
钟正国干笑着说道:“哎呀立春同志,我看你是误会了,刚才清平同志还跟我讲,镜州有今天的辉煌,你的功劳可不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