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一章:七夕节 (1/2)

15年7月中旬那天,我和她玩了一个游戏。

给你第一印象

认识多久:三年

名字:**

第一印象:勤奋有爱心

喜欢Ta吗:民心所向

游戏要付出代价,截图发说说,说说上写,“你点赞,我给你第一印象”。

在喜欢的人面前,留下的第一印象就如同晨曦中的第一缕阳光,重要得足以影响整日的温暖与明亮。而我对她而言,那初次的印象,便是如此。

我知道,我之所以能在她心中留下那般深刻的印记,是因为那年的我,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星星,在高一的夜空中独自闪耀。

那时的我,如同一只破茧而出的蝶,怀揣着对知识的炽热渴望,将全部的热情倾注于学业之中。清晨的阳光洒满书桌,我早已手握笔杆,沉醉于墨香四溢的书卷;夜幕低垂,星辰闪烁,我仍坚守在灯火阑珊处,与数理公式共舞,与古文诗词对话。

我拼尽全力,将每一分每一秒都倾注在学业上,让努力成为我身上的光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而更为重要的,是我那乐于助人的心。我伸出援手,用温暖的微笑和真挚的关怀,去触碰周围每一个需要帮助的灵魂。

在最美好的年华里,我们都是各自故事中的主角,亦是他人心中匆匆掠过的风景。彼时,我曾以为自己在她心中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足以成为她眼中的独特存在。然而,随着时间的流转,我才渐渐明白,那份我以为的“喜欢”,或许只是我自作多情的解读,她所关注的,或许并非特定的我,而是我对知识的热忱和对他人的善意——那是我能给予这个世界的普遍价值,而非对她个人的特殊情感投射。

她,其实代表的是大众,那些与我擦肩而过的同窗、师长,甚至是偶然驻足的陌生人。他们欣赏的是我对待学问的那份虔诚,是我在困厄面前伸出援手的那份善良。这些品质,像是一道光,照亮了我与他们共享的校园空间,让他们在各自的生活中记住了我,却并非出于对我个人的倾慕,而是对我所散发出的美好品德的认可。

她,也许从未对我有过超越友情的喜欢。她的目光或许曾在某个瞬间停留在我身上,但那不过是众多注目中的一瞥,如同欣赏一幅美图的掠影,而后便转向了更广阔的天地。而我,或许同样未曾将她置于心海之巅,她也只是我青春记忆中的一抹淡彩,虽有情感的涟漪,却非深爱的波澜。

原来,我们都只是彼此生活剧本中的过客,虽有交集,却未交织。我所塑造的第一印象,确实打动了她,却未能触动她的心弦。她所欣赏的,是那个在知识海洋中破浪前行、在人际舞台上演绎善良的我,而不是那个渴望得到她独特青睐的我。而我,也未曾将全部的情感寄托于她,只是在自己的世界里,偶尔遥望她的背影,感叹那一份朦胧的美好。

如此看来,我们之间的关系,就如同两条平行线,虽在同一个时空维度中延伸,却始终保持着无法交汇的距离。她喜欢的是我展现给大众的一面,而非专属于她的情愫;我喜欢的是她作为美好象征的存在,而非对她个体的痴迷。我们都活在各自的世界里,各自演绎着青春的故事,偶尔交错的目光,仅是天空中划过的流星,短暂而绚烂,却终究无法改变各自运行的轨迹。

2015年七夕节这天,我在QQ空间发表了一条仅自己可见的关于“五年之约”的说说。

说说内容是:

高考落幕,命运的车轮将你我推向了各自迥异的人生轨迹。高中三年光阴如梭,那段青葱岁月的记忆在时光的磨盘中愈显珍贵,而今,面对这段深深烙印在心扉的情感,我心中交织着万千思绪与无尽的追问。

我知道,人生没有预演,没有重来的可能,那些“如果”不过是时光长河中无法触及的幻影,然而它们却如同繁星点点,照亮了内心对过往抉择的审视与对未知未来的探问。

我心中那些未竟的“如果”,如同秋叶在风中摇曳,每一阵颤抖都诉说着对往昔遗憾的惋惜。我设想,倘若当时再倾注一丝执着,或许我们便能在同一所象牙塔下共赏知识的繁花;我假设,若我早知她心系医学,我定会坚如磐石,紧握那份与她比翼齐飞的梦想。然而,现实的车轮滚滚向前,她已身披白袍,漫步在医科大学的杏林之中,而我则在专科学府的实操课堂,磨砺着另一片天地的技艺。

-完

时光荏苒,转眼间已迈入2020年。我再度翻开那条尘封的说说,如同五年前的自己站在时间的渡口,回溯那三年曲折蜿蜒的成长之路。彼时的心情,此刻再现,犹如历史的回声在心间激荡,唤起对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深深思索。我总是忍不住陷入“如果”的漩涡,设想当初的某一步棋局稍作改动,如今的生活图景将会如何翻天覆地。

曾经的我,怀揣着一份纯真而炽热的期待,梦想着与她共赴同一所象牙塔,漫步在知识的殿堂,让青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