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两位选手刚提起来不久,气球就飘落在舞台上了。
董君捡起那两个气球,走到点评嘉宾席前,分别给两位点评嘉宾一人一个,并微笑着说道:“礼物已经送给你们了,作一下点评吧。”
“这个实验的原理其实很简单,装过热水的杯子,杯内的空气由热变冷,压力变小,因此可以把气球吸起来。但这个实验有两个关键点,处理不当,很容易‘望球兴叹’。一是热水的温度要控制到70℃左右,二是热水在杯中要停留20秒之久,当然,扣杯的动作要快速而且轻巧。”董日华教授轻描淡写的作了点评。
接着,工作人员又送上第二组实验道具:小金属烧盘、碘酒、蜡烛、火柴和一张白纸。
“实验题第二道题:再现指纹。请在干净的白纸上摁上你的指纹,然后利用实验道具把白纸上的指纹显现出来,限时三分钟,开始!”
袁木理了一下思络,然后有条不紊的操作起来:1、在白纸上摁上指纹;2、把少量碘酒倒入小金属烧盘内;3、点燃蜡烛,把金属烧盘放到蜡烛上加热,直到有蒸汽冒出;4、把白纸印有指纹的一面对着蒸汽;5、等待约10秒钟后,拿开白纸,指纹再现。
……“这个实验有六位选手都成功的再现指纹,有两位选手还是白纸一张,这是为什么呢?有请两位嘉宾讲解一下!”
“这个实验的原理其实也很简单,人的皮肤上有油脂,凹处的地方油脂就多一些,凸起的地方油脂就少一些,手指摁到纸上,油脂就被纸吸收,形成了一个油脂指纹,只是我们不容易看到。碘酒受热时变成气体,气体冷却后又变为固体,它在油脂中极易被溶解,于是纸上就出现了一个颜色深浅不一的指纹。”蓝芊芊博士解释道:“刚才有两位选手实验没成功,都是因为一些粗心造成的,一个是不小心把印有指纹的一面朝上了;另一位是因为时间太仓促,加热的碘根本都没有形成气体。”
……第三轮又很快结束了,各队的得分情况有所拉大:白马队80分,三宝垄队80分;马六甲队90分;普林塞萨港队80;海防队70分;实龙岗队120分;芭提雅队70分;北海队120分。
第四轮:抢答题,共8题,每题10分。
“三轮过后,分数依旧难解难分,但是,真正的鏖战就要开始了,大家都准备好了吗?”董君又在调动现场氛围,各队选手似乎都已严阵以待。
“我还是要再提醒一下,这一轮的抢答题,大部分都属于脑筋急转弯题型,大家要高度集中精力。每次我念完题目,说开始,才可以抢答,正确答案还没有出来之前,仍然可以继续抢答,但每队每题只有一次抢答机会,同时,大屏幕上会显示10秒的倒计时,10秒之内回答不了问题,就算答错!”董君暂停了一会,看看各队的准备状态。
“请听题!第一题:三个人分51个苹果,怎么分才最公平?开始!”
“嘟——”,海防队抢得先手,似乎不经脑袋的脱口而出:“每个人分17个苹果……”刚说完就发现不妥,不可能这么简单的算术题,但又一时想不出正确答案。
“回答错误,继续抢答,开始!”
“嘟——”这次龙岗队的李华耀抢得先手“把苹果榨成果汁分配。”
“回答正确,加10分。能解释一下吗?”董君问李华耀。(
“因为苹果有大有小,每一个都不一样,所以,只有榨成果汁,用量筒分配,才是最公平的。”李华耀思路敏捷的回答。
“请听题!第二题是:一个西瓜用4刀切成九块,怎么切法?开始!”
“嘟——”马六甲队抢到:“用井字型的切法。”
“回答正确!加10分。请听题,第三题:5比O大,O比2大,2比5大,这是怎么回事?开始!”
“嘟——”这次袁木抢到:“这是在玩剪刀、锤子、布的游戏。”
“回答正确!加10分。请听题,第四题:一次宴会上,一对夫妻同所有客人共握手48次,请问这次宴会上共有多少人?开始!”
“嘟——”海防队又抢了一次选手:“……二十……二十六人。”海防队差不多读秒为零的时候,才给出答案。
“回答正确!加10分,请听题,第五题:放大镜不能放大的东西是什么?开始!”
“嘟——”李华耀又抢得了一个便宜:“角度。”
“回答正确!加10分。请听题,第六题:有8个外观一模一样的球,其中一个比另外七个略重,在不用砖码的前提下,最少要称几次,才能找出这个略重的球?开始!”
白马队抢得:“至少两次。”
“回答正确,怎么解释?”
“把8个球分成3组,一组2个球,另外两组各3个球,先将3个球的两组进行称重,如果重量相等,再将另两个称重,即可找略重的球。如果重量不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