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过去了一周。
入秋,风中已没有了夏天的燥热,透着一股冷意。
换季了,吴闲自然要把夏天的东西收起来。
被褥枕巾凉席等等都洗干净,换上厚一点的床单被褥。
房间院落也顺带打扫一番。
吴闲正踩着板凳用鸡毛掸子扫着屋檐下的掉灰,有段时间没露面的孙二牛急匆匆地推门进来。
“吴老弟,江湖救急啊!上次让你准备的东西,搞得怎么样了?”
吴闲放下鸡毛掸子,回头瞅了他一眼。
只见孙二牛还是一身清凉的打扮,露出黑乎乎卷曲的腿毛。
“换季了,你怎么还这身,不怕着凉?”
“咱身板硬朗,没事的。说正事,那潘妹子的表妹明天可就到了,兄弟能不能抱得美人归可全仗老弟帮衬!”
“别给我压力啊,能不能讨得人家姑娘家欢心,跟我可没什么干系。”
吴闲对好友招了招手,“进屋说。”
“好好,吴老弟你开写了吧?不需要多,有个六七页就够。”
“那还真是巧了,我也只写了这么多,你想要多还没有呢!”
前段时间吴闲没心情,一直就没拿笔再写,有空闲也是在弄木吉他,这可是个复杂的工程,每天弄一点也得搞好久呢。
吴闲一想到这孙二牛丢三落四的,把他写的东西给了人家姑娘看,万一弄丢了怎么办?
“等会到街上,找一个抄录先生,你拿抄本,这个可不能给你。”
“行行!这上面写的是啥呀?”
“坐!给你讲讲我写的这个故事,万一人家姑娘问起来,一问三不知,岂不是露馅了。”
孙二牛别看是个街溜子,字倒是识得,日常用到的都会写。
只是他的字丑的没法看。
吴闲便讲起了大话西游上部,月光宝盒的故事。
当然讲的不多,只是到他写的这一点。
刚刚写到春三十娘查看众人脚底板的这段。
这个世界有大明朝,所以西游记的故事,孙二牛并不陌生。
不过在大明,西游记是禁书,青山也不是人人都知道,书坊里几乎找不到。
孙二牛反应有些古怪,“吴老弟,你怎么写禁书上的故事,而且还乱七八糟的!怎么不写个书生求取功名,或者写江湖豪杰的故事也不错啊!你这写的是啥玩意?”
“去去去,你不懂!要是不喜欢,那就算。”
“别别别!我就是粗人一个,不懂欣赏吴老弟的雅作。”孙二牛赶紧赔个笑脸,“咱们这就上街,那个词叫啥来者?对,包装!人靠衣裳马靠鞍,帮兄弟我好好包装一下!我得多做几身衣裳。”
“你想怎么个包装法?”
“书卷气一些!”
吴闲实在没忍住笑了几声,“行!你非要猪鼻子插大葱,我也只能尽力而为。”
“走走,吴老弟我想弄的别致一点,就比如说天竺商人那种奇装异服,我能不能也来一身?”
吴闲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快走吧,你这个人啊,最应该戴一顶帽子。”
“为啥啊?”
“因为小娘子通常都不喜欢秃子!”
孙二牛一脸尴尬,“咱、咱脑袋上有毛呀。”
“是有,就是不多!”
做衣裳自然是去裁缝铺了,至于布都不用买,吴闲家里正囤了不少好布。
特别是赵大老爷送来的那些,比布匹商那里买来的都要好。
吴闲直接挑了好几样,让孙二牛抱着。
“吴老弟,我这辈子最幸运的事情就是认识了你这朋友,瞧瞧这布,光看颜色就是上等货,穿在身上多体面!”
“行了,别啰里吧嗦的,你这人高马大的,长相嘛……这个跳过不谈,就是尽量捯饬的精神一点为主。”
“一切都听吴老弟的,就算你让我立马剃秃子,我也是二话不说!”
“不用剃了,已经快秃了。”
孙二牛:“……”
两人斗着嘴就出了门。
城北,老烟袋裁缝铺。
以前吴闲没少关顾,跟冯大烟袋熟得很。
孙二牛来的少,以前攒下点钱也都逛花楼赌钱造了,哪舍得做衣裳穿。
冯大烟袋是邻里的称呼,老板叫冯财,就好抽一口。
这人是从大明那边来的,而烟袋烟草这东西也是从大明国开始扩散到其他国去的。
源自海外贸易,并非中原沃土之物。
裁缝铺不大,除了冯财之外,还有个小徒弟,年纪十三四叫小虎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