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句话,马东感觉到荒谬。
“我擦!这不是中武世界吗,竟然不是以武力为尊”
“不对,看史书上有好多次将军以一敌千,怒破千军,建立不世功勋”
“怎么搞的?这武者好像还很弱势的样子”
一时之间,马东也没有搞明白,不过也大概明白,李有才应该会悄悄的使一些手段。
至少在考试的时候不会受了算计。
只是想到有一些武艺天赋非凡,结果因为策论不过,埋没的人才,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吐槽。
这大周朝不会是文大于武吧?
应该不可能吧!
带着疑惑,马东离开。
另一边,此时县城之内一群人端坐于大堂之上。
来的人正是此时的县令,以及县尉,打算主持此次科考。
“诸位同仁,一定要细心,耐心”
“不过武举那边用心,这一次取的名额就按商议好的”
“最关键的是要考考他们的策论,凡策论不过,这无论武科考试多好,全部都不过”
“我可不希望招进来一群武夫,要选的是文武双全能报效朝廷的人”
一番话说的慷慨激昂,而在一旁的县尉则陪笑着。
“陈大人说的对,这武科考试本就比文科弱,只有熟读圣人之言的,才能够为朝廷所用”
“那武科考试抬抬手就可以放过”
“对了,那文新学院的几位也被安排了,这一次考试”
“他们的都是沐浴圣人教悔,若是武科考试弱点,抬抬手就放他们过了”
其他考官不敢违逆。
县令和县尉对视一眼,显然,双方达成的交易。
这不是特例,自从周朝建立起,文武之间就互相争斗。
开国的时候自然是武臣众多,文官被压制。
后边承平日久,不少武官早就已经老死,而自己的子孙后代吃不了苦,自然品阶不高。
此时一直经过科举筛选的文官发力,后边一点点挤占武官的位置。
乃至于现在的武举,都要求考策论,可想而知,文官对于朝廷的掌控有多强。
现在武举当中录取的人数,至少有一半都是曾经在学院当中学习的儒生。
甚至有不少眼看着科举自己拼不过其他人,然后转修武道,打算通过武举走武官的道路。
也就是说,读书读的不好的才去走武举。
再加上本来就出身学院,这批武官会情不自禁的靠近文官。
也正因如此,文官彻底压制了传统武官。
求鲜花,求打赏,求收藏,求月票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