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门石最后还是谢绝了王秀才的好意,独自一人在城里转悠。
东门石不想麻烦王秀才,他现在只想尽快找着自己从未见过面的亲娘,然后,陪着娘像天底下的芸芸众生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这么多年,他好几次偷偷下山,但每次都被师父抓了回去,而且还被责罚……
他只能是在梦中和老娘相见,遗憾的是老娘到底长啥模样,他一直没看清楚。
不过,他的脑海里有一个老娘的记忆。那是这么多年他无数次想像勾画出来的印记。
当然,他也不是凭空想像。他听干爹说过:有一年春分那天,干爹曾经远远瞅见一个人来过寺院,看背影走手[注:1]像是个女人。还有……
尽管东门石对娘的印象很模糊,东门石仍然一直抱有很大的奢望。
东门石由南向北,边走边来回瞅价。
东门石已经有五年多没来县城了。
在他的记忆里,天州县城除了破旧的房子,就是满街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逃难人,还有衣不蔽体蓬头垢面的讨吃的,还有……
可眼下,他看到:街道两旁虽然房子还是原来的老样子,但不管是家户,还是商铺,每家每户的门头旁都整齐化一地飘着一面红色的三角旗;还有,门头上的字号招牌,幌子,都是新格崭崭[注:2]的,五颜六色,大大小小的字都是清一色的仿宋体;还有房子的下半截三尺来高都粉刷成了白色;还有,丈把来宽的街道,虽然被两旁的商铺和小商小贩临时摆放的杂七杂八占了大半个,但明显可以看出上面铺了一层素土。
还有,街上的人不是很多,而且大都是行色匆匆往城北走。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注:3]东门石不禁感叹。这么多年,东门石读了不少书,其中就有好多历朝历代太平盛世繁华景象的描述。东门石没有想到,书上看到的竟会出现在眼前。
东门石没有把诗吟完,觉得身后有一阵风,下意识地闪向旁边,回头转身。
一个人踉踉跄跄地走了过来。到了东门石跟前时,左右来回摇晃了好几下,终于还是扑在了东门石怀里。
东门石闻到一股刺鼻的酒味。他是在寺里长大的,可是他还是闻过酒味的,也见过喝醉酒的。小时候在王秀才家,王秀才经常一个人喝闷酒,也常常喝的烂醉如泥。东门石下意识地伸手搀扶扑倒在身上的人。
那人挣扎了几下,出溜倒在了地上。
东门石刚要弯腰拽。
“齁动。”身后有人喊。
东门石回头瞅,见从临街铺子里出来一个伙计打扮面相憨厚的年轻人。东门石朝伙计招招手,指指倒在地上的酒鬼:小哥,来,搭把手,他,喝多了。咱……
伙计紧走两步,不由分说一把拽住东门石,眼睛瞪的老大:你,是你把他撞倒的?
“不,不是,是他喝多了,俺想……”东门石解释。
“那你就不怕他讹住你。”伙计嘿嘿一笑。
“俺没想过。俺,”东门石摇摇头,苦笑,“俺就想……,见人有难,俺得……”
“你呀,真是个山老兜。”伙计哈哈大笑,连连摇头。
“俺,俺不是……”东门石急了。头将王秀才就这么说过他。
“幺呵,咋?你还不服气?”伙计指指南面,“你是打山上下来的吧?”
东门石点头。
“这不就中了。”伙计一拍大腿,还是大笑,“那还不就是山老兜,这年头,有人倒在地上,你还敢扶?你不是山老兜,就是个八毛[注:4]……”
“仨,咋跟客人说话呢?”店铺里走出来一个头戴瓜皮帽,衣着长衫的中年人,说话声不高,但中气十足,“这年头咋啦?朗朗乾坤,太平盛世,天州城百业兴隆,一片祥和,你瞅瞅这满大街都是……有,有多红火,哈!哈!哈……”边走边挥舞着手中的拐杖来回指指点点。
“这是咋……”中年人手中的拐杖停在了铺子门口摆放的杂货上,张口结舌楞了半晌,眼睛瞪的滚圆,“仨,这是咋回事?”
“……”东门石也傻眼了。门口摆放的杂货边上,有好几个陶罐东倒西歪,其中有两个已经破成了好几半。
“仨,这回还有啥说的?准又是你小子毛手毛脚,弄打了吧?”中年人瞅瞅伙计。
“掌柜的,这,这回真不怨俺,”伙计挠着脑袋,一脸委屈无辜,“俺,俺早起摆货还好好的,”手指着东门石,“对了,一准是他头将……”
“……”东门石满脸通红。其实伙计不说,他也不用多想,一准是头将自己躲让醉酒人时,不小心撞破的。
“掌柜的,都怪俺,……”东门石连连拱手作揖,赔不是,“掌柜的,俺,俺赔。您老说个价?”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