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八章: 真是犯了事 (1/2)

第三十八章:

真是犯了事……

-

牛十三瞅瞅穆二爷,拍拍胸脯:穆二爷,您的事就是俺的事,这可不是闲事,十三既然赶上了,那就得管。

穆二爷一脸尴尬。牛十三的热情,让他……

“你,过来。”牛十三死死盯着东门石,厉声喝问,“你从哪来,上哪?干啥?有路引吗?”一句紧追一句,一连串的发问。

“俺……”东门石语塞。牛十三的问话,前面的都好回答,只是这路引,让他一时难以应答。

其实,“路引”,东门石并不陌生。他是早些年听王秀才访古知道的。

“路引”,相传最早起源于唐太宗贞观年间。丞相魏征梦斩泾河老龙,唐太宗李世民受到牵连而被阎罗王传讯到了地府,当阎罗王问明情况后,决定放李世民还阳。临行前,委托李世民把鬼国护照路引带回阳间,发给善臣善民,使他们死后凭此路引进入鬼国,可以免受地狱众鬼欺凌和刑罚折磨。所以自唐以后,路引就象圣物一样被流传了下来。

不过,东门石长这么大,并没有见过路引。一来,前朝并不实行路引,二来,虽然早就听说如今朝廷有规定:凡人员远离居住地百里之外,都需由当地政府部门发给一种类似于介绍信,通行证之类的公文。也就是“路引”。但这么些年,东门石最远就是来过几回天州城。

即便是东门石此次下山,目的就是来天州城寻找老娘,况且这会又将将进城,哪有“路引”。

“咋?问你话呢?路引有吗?”看着东门石为难的样子,牛十三嘿嘿笑了,心里暗道:臭小子,看老子咋整治你。

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天意。

城门口突然响起了锣声,还有喊声。

随着锣声,还有喊声,一队衙役威风凛凛涌出了城门洞。

走在最前面的几个衙役高举的木牌上红底黑字格外醒目:肃静。回避。

街道上本来就不多的行人纷纷退避伫立两侧。

大街上静悄悄的。

只有一个人依然贴着东边商铺匆匆而行。不时停下来,冲着商铺里指手画脚说着什么。

穆二爷凑近牛十三,双手作揖,嘿嘿一笑,刚要张口。

牛十三倒先说话了:“穆二爷,实在是对不起了。”牛爷指指越来越近的衙役队伍,两手一摊,苦笑,“穆二爷,咱这事今怕是……”

“牛爷,你这是……”穆二爷还想说。

牛十三摆摆手,苦笑:穆二爷,钦差大老爷刻马就要过来了,要不?您这点小事,就自己看着办吧。俺还有公事,得……

“牛爷,这……”穆二爷长叹口气,“也罢。牛爷,您是大忙人,公事当紧,耽搁不得。”

牛十三先是瞅瞅东门石,后又瞅瞅地上的破瓦罐,最后无奈地摇摇脑袋。

穆二爷瞅瞅天,满脸堆笑:牛爷,没事。咱哥俩谁跟谁,往后仰仗您的时候还多着呐。这样吧,咱哥俩也有些日子没聚了,呆会天香阁,俺坐庄,咱哥俩撮一顿。”

“穆二爷的好意,十三心领了。”牛爷双手抱拳,“不过,改日吧。”

“改日?那可不中。”穆二爷一脸诚意,“牛爷,择日子不如撞日子。今赶上了,又是好日子,牛爷,咱就这么说定了。”

“不中!不中!”牛十三连连摆手,左右瞅瞅,压低了声,“穆二爷,今,胡府为钦差大老爷接风,知县大老爷点名要俺作陪。”

“那,您太有面子了,一准得去。”穆二爷恭维道。

“穆二爷,回见!”牛十三扭头瞅瞅东门石,心有不甘地指指脚下,“小子,这是天州城。……”其实,他为难东门石,除了出出夜格在山下村的毒气,更重要的还是……可眼下,他不得不暂时放弃。

“呸!”眼瞅着牛十三匆匆离去,穆二爷长吁口气,嘿嘿冷笑,“讨吃鬼,又想讹老子,你还嫩了点。狐假虎威的东西。”回头冲傻在门口的仨大喊,“臭小子,癔怔甚哩?赶紧的拾掇东西。”说着弯腰麻利地捡拾地上的瓦罐片。

东门石也紧忙过去帮忙。

三个人将将把地上的大块瓦罐片拾掇进铺子里,一个人来到了门口。

“有人吗?出来一个。”来人瞅着门口乱糟糟的地面,大喊。

虽然穆二爷三个人将将把地上的瓦罐拾掇了,但还是拉下一些碎片残渣,还有本来洒了细土的地面也是乱七八糟的,高一块低一块的。

穆二爷听得喊叫,紧忙撂下手中的瓦罐片往外走。瞅见来人,浑身下意识地打了个冷战。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天州县知县朱三。

“……”穆二爷在天州城也算是个场面人物了。且不说三教九流,各行各业出名挂号,就是和县衙的好些大小官吏也有来往,甚至称兄道弟;按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