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人说的也是实情。
本来,华夏一国就有重男轻女的传统习惯,到了前朝,朝廷更是规定,没有上学和当官的,只能以父母的年龄相加或是出生的日期作为名字。男人尚且如此,女人没名字自然就更是家常便饭了。女人一出生,好一点的人家叫个大妞,二妞啥的,一般人家干脆就是按排行直接叫老大,老二;甚至还有叫丫头片子的。等到出嫁了,好一点的人家随了夫姓,成了张氏,李氏啥的;一般人家外人叫法就多了,而且还得随着年龄和辈分不断变换叫法。
听女人这么说,朱颗粒长叹口气。他也有一个女儿,在乡下老家。朱颗粒虽然熟读四书五经,也做过书吏,也曾经偷偷给女儿取了一个端庄文静的名字,但人前人后,他还是只敢随大流给女儿起了个名字叫阿囡。
不过,女人没姓,倒让朱颗粒有些好奇。还有,女人说的:女人就是天上的云……还有……
“叔……”水生站在圪台上连连招手。
朱颗粒犹豫了下,还是上了圪台,但是走的很慢。
“……”朱元璋坐在地上,弓着双腿,胳膝盖上放着瓦罐,狼吞虎咽吃的正香,抬头瞅见朱颗粒上来,有心打招呼,但嘴里塞满了东西,只好挥舞下手中的筷子,指指面前放着的大海碗。
大海碗很大。碗也盛的满满的。有汤有水,有白有绿,看着就让人眼馋。
自打逃亡开始,朱颗粒已经好些天没有正儿八经吃过一顿有汤有水的饭了。特别是最近这两天,带来的几个玉茭面疙瘩,他几乎都让给了朱元璋,自己主要就是靠挖山上从石头缝里长出来的不多的野菜充饥。至于水,就甭提了。
朱颗粒下意识地舔舔干裂的嘴唇,艰难地咽了口口水。
“咋?别楞着,快坐下吃呀。”朱元璋总算咽完了嘴里塞着的饭,长出口气。
“将军,你先吃,俺不饿。”朱颗粒站着没动。
“你呀?都什么时候了,还……”朱元璋摇摇头,“行,你不饿,我可……”朱元璋没把话说完,又把筷子伸进了瓦罐里,吃了几口,索性把筷子一扔,双手捧起瓦罐连汤带水吃了起来。
不一会,瓦罐里的东西吃的干干净净。就连沾在瓦罐边上的一点菜叶也拿手指抠了出来塞进了嘴里。
朱元璋站了起来,接连打了几个饱嗝,哈哈大笑:“好吃!好吃!简直堪比山珍海味。”其实,他也只是听人们说过山珍海味,至于吃那是很多年以后的事了。
朱元璋瞅瞅朱颗粒,拍拍肚子,嘿嘿一笑:“兄弟,我是吃饱了,你呀,不吃就饿着吧。”转身朝另一个亲兵摆摆手:“走,带我谢谢送饭的恩公。”
眼瞅着朱元璋走下圪台,水生端起大海碗,走了过来:叔,趁还温乎赶紧吃了吧.这可是刚才将军吃饭前专门让俺盛出来给你留的。
其实,水生不说,朱颗粒也明白。朱元璋待他确实不错,把他当兄弟,甚至是亲信知己。但是跟随朱元璋这么些年,他一直有自己的行事准则。
“叔,将军说了,这几天你也饿坏了,这点东西您就……”水生又说。
“好吧!”朱颗粒下意识地瞅瞅已经下到半截的朱元璋背影,接过了大海碗。其实,他早饿的头昏眼花,几乎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朱颗粒闻到了久违了的饭香。也看清了大海碗里盛着的饭说白了就是一碗大杂烩。其中除了汤汤水水,还有不多的白米饭,还有小块的锅巴,还有到处是麻麻点点的白菜帮子,菠菜叶,还有少的可怜的发黄了的小块豆腐。
还有一股扑鼻的馊味。
“这……”朱颗粒眉头一蹙。朱颗粒投军前虽然家境也不富余,也经常吃剩饭剩菜,即便是投军后也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但像这样的饭,他还是头回碰上。还有……
“叔,咋啦?”水生问。
“没事。”朱颗粒摇摇头。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嗓子眼还是翻上来一股难闻的东西。还有,肚子里响起了骨碌骨碌的叫声。
“叔,这可是俺姐听说你们在招兵圪台,专门给将军和您做的,这么好的东西,俺们看着都眼馋,流涎水。”水生说的是实话。这些天,他们在山下村,虽然勉强填饱了肚子,但吃的大都是玉茭面熬成的糊糊,当地人叫糊不烂。
朱颗粒没吭声。他是南方人,但早年在衙门当差时接触过一些北方来的官家人和商人,后来,又跟着义军转战南北,大部分时间都在北方呆着,北方人的饮食习惯他还是知道一些的。北方人吃的主食就是小米,玉茭,还有面,可这……
不过,肚子里的叫声越来越响,……
朱颗粒长叹口气,端起大海碗,一口气吃完了所有的东西。
也不知是饥不择食,还是……
“不错。香。好吃。”朱颗粒揉揉肚子,下意识地打了个饱嗝。说心里话,虽然刚刚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